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以斗鱼直播视频为例
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我的中国梦)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
以斗鱼直播视频为例
—
香港理工大学王伊蕾冯德正"
摘要:纵观国内外关于女性身份建构的话语研究
,
绝大部分是基于语言语篇的分
析
,
而对多模态语篇中身份建构的探讨寥寥无几
。
然而
,
在网络媒体时代
,
视觉图像与
包含各种多模态符号的视频语篇越来越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与身份载体
。
以当下流行
的网络直播视频为例
,
女主播身份是由话语
、
手势
、
动作
、
服饰
、
场景等多模态资源共同
建构的
。
鉴于此
,
本文借助评价理论
,
提出将女性身份视为包括性格
、
能力
、
品德等维度
的态度意义
,
并提出分析视频语篇中身份建构的多模态理论框架
。
基于该框架,我们对
斗鱼直播平台的知名女主播的七个视频进行标注
,
归纳出其身份特征以及多模态资源
的使用
。
本文一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女性身份的特征
,
另一方面为研究身份的
多模态建构提供了理论框架
。
关键词
:
女性身份;身份建构
;
多模态
;
网络直播;评价理论
Title
:
New
Media
and
Multimodal
Construction
of
Female
Identities:
The
Case
of
DouYu
Live
Streaming
Abstract
:
In
multimodal
discourses
such
as
live
streaming
services,
vocal
features
?
facial
expressions,
gestures
and
even
clothing
are
all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constructing
gender
identities.
Therefore,
this
study
develops
a
systematic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multimodal
construction
of
female
identities
on
DouYu,
a
famous
live
streamingplatforminChina,andtoexplicatehowtheidealwomanhoodisconstructed
"
作者简介
:王伊蕾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多模态语篇分析与新媒体研究
,
电子邮箱
:
yi-lei.
wang
@
connect,
polyu.
hk
$
冯德正
,
副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语篇分析与语言教学
,
电子邮箱
:
will,
feng
@polyu.
edu.
hk
$
66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by
verbal
and
nonverbal
resources.
We
propose
the
attributes
of
young
women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personality,
ability,
morality
and
other
dimensions
of
evaluative
attributes.
By
analyzing
7
streaming
videos
of
a
popular
chat
girl
on
DouYu,
the
study
provides
new
findings
about
women's
identities
in
the
new
media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As
an
effort
toward
multimodal
pragmatic
analysis,
it
also
demonstrates
how
our
approach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omplex
manifestation
of
identityinmultimodaldiscourse.
Key
Words
:
female
identity;
identity
construction
;
multimodality;
live
streaming
;
appraisaltheory
1
引言
在我国
,
传统的儒家思想要求女性文静贞洁
、
节俭孝顺
,
并在其生命的各个阶段服
从于家庭中的男性成员
(
李东风
,2015
)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冲国女性摆脱了
“
三从四德
”
的道德束缚
,
成为
“
半边天
”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随着铁饭碗被打破
,
中国知识女性
进入原本男性专属的社会领域,在在多工作岗位成为男性强有力的竞争者
(
Chow
"
al.
,
2004
)
。
进入
21
世纪
,
随着全球后现代转向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起源于西方语
境中的后女性主义思潮
(
Post-feminism
)
在中国越来越普遍
(
Hollows
&
Moseley,
2006
;
McRobbie
,
2009
;
Gill
,
2016
)
。
学者们探讨了当代女性身份的
“
双重性
”
(
McRobbie
,
2009
:
34
)
:
-方面
,
大众媒体展现出的女性形象仍倾向于家传统的方式邀
请男性的注视;另一方面
,
后女性主义者关注
“
自我意识
”
与
“
视觉解放
”
(
McRobbie,
2009
:
42
)。
索恩哈姆
(
Thornham
,
2010
:
65
)
指出
,
在后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冲国
的前卫女性倡导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将个人选择
、
消费能力与专业技能等同于自由
与权力
。
中国女性身份在过去几十年的复杂变化中成为为多领域的重要热点
,
但仍有力多
亟待探讨的问题
。
首先
,
中国女性身份的讨论一直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
(
Gilbert
,
1973
;
李胜
,2014
;
李东风
,2015
)
与民族主义
(
Chow
et
al.
,
2004
;
李银河
,2005
)
的基础
上
,
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却很少见
(
苗兴伟
,2017
)
。
关于西方后女性主义意识
形态渗透下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如何影响中国现代年轻女性身份建构的研究更是寥
寥无几
。
其次
,
虽然网络直播中层出不穷的
“
问题主播形象
”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
议
(
张振卿
,2018
)
,
但很少有学者能够深入考察女性在此新兴媒体行业中的身份建构
。
67
外国语文研究
:
新媒体
、
新问题与新思考
第三
,
大多数关于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仅仅关注语言语篇
(
范红霞等
,
2015
;
苗兴伟
,
2017
)
,
而对多模态语篇中的身份建构鲜有涉及
。
鉴于此
,
本研究提出将斗鱼
TV
(
DouYu
)
直播平台上的网络女主播身份分成包括性格
、
能力
、
品德等维度的态度意义
,
并建立分析直播视频语篇中身份建构的多模态理论框架
。
2
研究背景
2.
1
网络直播
用户生成内容
(
User-generated
Content,
简称
UGC
)
,
泛指
“
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
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
、
图片
、
音频
、
视频等内容
,
是
Web
2.
0
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
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
(
赵宇翔等
,2012
:
68
)
,
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
随
着在线影音平台的兴起
,
作为
UGC
的一种新形式冲国的网络直播服务经历了爆炸式
增长的历程
,
其影响已扩展到电子商务
、
娱乐等领域
(
曾一昕
、
何帆
,2017
)
。
与用传统方
式上传的视频相比
,
网络直播最大的不同是观众可以透过弹幕留言与主播进行即时交
流和互动,而主播则可根据观众的弹幕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以取悦观众
(
齐飞
,
2018
)
。
同时,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视频内容不同
(
经由专业人士生产
、
经营
)
,
直播平台
标榜自己的真实性
(
直接取消中间环节
)
,打着
“
赋权
'
(
empowerment
)
、
“
让普通人发声
”
的旗号,
让大众直接面向大众发声
(
孟冰纯
,
2015
)
。
斗鱼
TV
作为中国知名网络直播平台之一,其直播内容一般可分为聊天
、
唱歌
、
舞
蹈
、
电竞
、
动漫
、
美妆
、
美食等类型
。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
,
创建自己的
“
直播房间
”已成为
自我表达
、
建立社会关系
、
谋求生计等不可或缺的手段
(
Cover
,
2012
;
Solmaz
,
2014
)
。
在斗鱼
TV
这一类网络直播平台上
,
大部分的全职女主播通过观众的
“
礼物
”
“
打赏
”
与
网站平台分成而获利
,
因此她们往往不满足于将自己的主播身份设置
(
俗称
“
人设
”
)
限
定在某一单个类型中
,
而是倾向于展示其多样性
,
通过同时建构歌手
、
舞者
、
美妆达人
、
游戏玩家等多种身份来进行自我包装与推广(
齐飞
,
2018
)
。
因此
,
斗鱼
TV
是探讨身份
建构的理想体裁
。
2.2
身份建构与虚拟身份
我们的分析是建立在社会建构论的共识之上的卩认为身份不是静态
、
单一的结果
,
而是使用多种模式资源
(
如语言
、
服装和行为
)
不断建构的过程
,
具有流动性
(
fluidity
)
、
非永久性
(
impermanence
)
、
复杂性
(
complexity
)
和语境敏感性
(
context
sensitivity
)
(
Butler,
1990
;
Giddens
,
1991
;
Ben
well
&
Stokoe
,
2006
;
陈新仁
,2013,2014
;
苗兴伟
,
68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2017
)
。
这就意味着
,
我们对于身份建构的讨论不是基于相对笼统的社会范畴,例如种
族
、
性别
、
社会阶层,而是建立在不同的语境中
。
巴特勒
(Butler,
1990
)
强调身份的
“
表
演性
'(performativity)
,
认为性别认同并不是关注我们是男性还是女性
,而是我们如何
表现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征
。
吉登斯
(Giddens
,
1991)
则将身份视为一个过程,视为一
个人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他人关系做出的一系列
“
选择
”
(
Jaworski
&
Coupland
,
2014
)
。
随着网络语篇的普及
,
“
虚拟身份
"(
virtual
identity)
这一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
者的关注
。
福纳斯等
(Fornas
etal.
,
2002
)
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的身份具有潜在性
、
不真实性和象征性
。
本韦尔和斯多克
(Benwell
&
Stokoe
,
2006
:
245)
认为身份会因为
虚拟这一层关系而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形态
(
complexion
)
,
因为互联网在空间与时间上
的不确定性
,
身份的建构会呈现出更不稳定
、
更有表演力
、
更多变的状态,和
“
后现代的
网络空间状态相关联
”
。
比尔
(
Bell
,
2000
:
3)
同样认为
“
我们可以扮演多种不同的角
色
,
每次我们进入网络空间,玩转自己的多种身份
,
并不无尽的新配置重建自己
”
。
这些
针对“
网络身份
”
的观点论述,其本质和社会建构主义所阐述的话语身份的主导观点一
致
,
即均揭示了身份的建构并非是一种固定的状态
,
而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
这些
“
选择
”
和
“
表演
”
出来的身份呈现为各种类型的话语或语篇
,
因此许多学者强
调话语分析在身份建构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Sunderland
&
Litosseliti,
2002
;
De
Fina,
2011
;
苗兴伟
,2017
)
。
苗兴伟
(2017
:
157)
指出
,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
,
“
语言并不是被动地
反映经验
”,而是
“
以词汇语法为动力主动地建构各种范畴和关系
”
,
因此通过批判话语
分析
,
我们能够揭示话语中
“
含而不露的性别主义意识形态
,
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不平等
的性别关系和性别歧视现象
”
(苗兴伟
,2017
:
160
)
。
基于这些概念
,
本文旨在探讨受到
西方后女性主义思潮影响的网络女主播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文化背景下
如何
“
选择
”
并
“
表现
”自己的主张
,
建构她们认为对网友独具吸引力的理想女性身份
。
3
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在网络直播视频中
,
女主播通过话语
、
手势
、
动作
、
服饰
、
场景等资源建构复杂的身
份
。
因此
,
阐释其身份建构的框架需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即
“
是什么身份
”
与
“
身份是如
何建构的
”
。
首先,我们基于马丁和怀特
(Martin
&
White
,
2005
)
评价理论框架中的态
度系统
,
将身份看成不同种类的态度意义(如善良
、
聪明等
)
。
我们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
标注视频中女主播的身份并将其分类
。
我们将在第
4
节中分析斗鱼平台上高人气主播
冯提莫的身份特征
。
其次
,
我们基于冯
(Feng
,
2016
)
的研究
,
提出用于阐释网络直播中
女性身份多模态建构的理论框架(如图
3
-
1
所示
)
。
该框架最主要的特征是将身份建
69
外国语文研究
:
新媒体
、
新问题与新思考
构分为通过评价性语言和通过视频设计两种方式
。
评价性语言是指网络女主播通过自
己的音频话语建构身份
,
包括显性评价话语与隐性评价话语
。
显性评价主要通过态度
词汇实现
,
如
“
善良
”
“
可爱
”
“
专业
”
“
个性
”
“
性感
”“幽默
”
“
搞笑
”
等
;
同时
,
显性评价也可
以由隐喻实现
(
Feng,
2016
)
,
例如以
“
像小蜜蜂一样工作
”
表达勤劳
、
以
“
像一本活字典
”
表示知识渊博
、
以
“
像一只老狐狸
”
表示狡猾等
。
这些隐喻表达通常具有约定俗成的评
价意义
,
可以像态度词汇一样直接建构某一身份特征
。
显性评价是说话者明确
“
宣告
”
的身份
,
说话者具有最大的态度责任
(
attitudinal
commitment
,
Martin
,
2008
)
。
态度词汇
隐喻表达
—
评评性语言一
'音频话语
身份建构
---
&
&隐性评价
&&
叙述引发态度的事实
叙述态度驱动的行为
&角色设计
&视频设计一
&
'视频图像
L
直播设计
动作过程
"&分析过程
『
弹幕互动
"&网女打赏
图
3-1
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与显性评价的主观性不同
,
隐性评价具有更高的客观性
。
隐性评价可以通过两种
方式实现
。
一是通过叙述引发态度的事实
,
例如
“
我们每周到敬老院做义工
”可以建构
善良的品质,
“
他工作一年就自己买了房子
”
可以显示其能力
。
在直播视频中
,
为了表现
自己的专业性,
一些主播会有意无意插入一系列的音乐术语,如
“
声音辨识度
”
“
气息控
制
”
“
音准
”
等
,
表明自己的专业身份
。
二是通过某种身份特征驱动的言语行为,通常由
指令类或承诺类言语行为实现
。
例如
“
我们永远跟着主旋律走
”
与
“
我们要多唱红歌
,
宣
扬正能量
”
是由
“
爱国
”
这一态度驱动的言语行为
,
可以建构爱国
、
正能量等身份特征
。
与显性评价相比
,
说话者在这两种隐性评价中态度责任相对较小
,
因为其只是陈述事实
或实施言语行为
,
目勺是引发观众推断出其想表达的身份特征
。
需要指出的是
,
这些隐
性评价在我们收集的数据中占据很大比例
,
因为此类看似无意的表达能够使主播避免
“自夸式
”
的身份建构
。
在视频设计资源中
,
我们区分角色设计与直播设计两类
。
角色设计包括主播在直
播视频中的动作过程与分析过程
(
Kress
&
van
Leeuwen
,
2006
)
。
动作过程是指主人
公在表演中的表情
、
动作
、
舞步等
,
也包括户外直播中主播主动与认识自己的路人打招
呼
、
拍照留念等行为
。
这些动作行为是建构主播可爱
(
如做鬼脸
)
、
幽默
(
如尬舞
)
、
专业
(
如演唱
)
等身份特征的主要资源
。
分析过程是指主人公的外貌
、
发型
、
服饰
、
首饰等
,
像
及属于主播的其他物品
。
这些具体的外部特征可以建构主播抽象的女性身份特征
(
如
70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美丽
、
时尚
、
传统
、
高雅等
)
"
就其他物品而言
,
为了表明自己的专业性
,
主播会将自己获
得的奖杯和证书放在显眼的地方并使用专业级别的录音设备
"
视频设计的另一重要身份资源是网络媒体特有的弹幕互动与打赏机制
。
在直播平
台上,网络主播为了展示才艺与提高人气
,
经常与网友进行实时弹幕互动
,
采取一系列
如自我展示
、
逢迎
、
交换等互动策略
。
为了建构体贴
、
顺从的传统中国女性形象
,
一些主
播虽然会在直播前充分准备好语言
、
表演等素材
,
但在直播过程中
,
她们的情节设计会
跟着网友的弹幕要求发生进一步改变
。
例如在直播中
,
一些新进入
“
直播房间
”
的网友
会发送弹幕
,
希望主播唱之前已经唱过的歌曲
,
为了满足网友提出的要求
,
在直播中主
播们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表演同样的内容
。
另一方面
,
面对网络霸凌的弹幕言论
,
一些主
播为了维系完美的
“
女神
”
形象,对于这些恶意弹幕并不会直接回应
,
而是在直播后通过
平台上的
“网络管理员
”
封锁账号
。
和弹幕互动相关的另外一种直播设计是网络打赏
。
网络打赏是指网络用户通过购买网络平台提供的虚拟金币
、
虚拟礼物
,
对网络主播等自
媒体运营者进行打赏
,
以表达对其作品的喜爱与认可
。
刷到的
“
礼物
”
越多
,
证明主播的
人气越高
,
可以建构
“
成功
”
这一重要身份特征
"
与上述主播自己建构的行为不同
,
网络
打赏是通过用户行为建构主播的身份,主播具有最低的态度责任
。
然而
,
网络打赏也不
只是网友单方面的行为
,
同时也是主播使用的一种互动策略
(
齐飞
,2018
)
。
例如
,
在直
播中
,
为了进一步增强直播间的人气
,
增加互动
,
我们可以看到主播们会举行抽奖活动
以奖励一直支持自己的粉丝
。
4
多模态直播视频实例分析
上一节中
,
我们将语言和视频资源纳入统一的框架内
,
为分析多模态语篇中的身份
建构提供了理论工具
。
本节将通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证明该框架在分析复杂的多
模态直播视频语篇中的可操作性
,
同时阐释网红女主播的复杂身份特征
。我们选取的
研究对象是一位名叫冯提莫的网络女主播
,
她在斗鱼平台上已拥有超过
1
800
万的粉
丝
。
除了是斗鱼平台榜上有名的热门主播,冯提莫在成名后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具有较
高曝光率的社会活动
,
如参与录制电视节目和颁奖典礼
、
担任重庆共青团宣传工作推广
大使
、
发行个人单曲
,
并与流行歌星合作创作新歌
,
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网红主播
。
因
此
,
本文将以冯提莫发布的直播视频为例
,
分析其身份建构
。
我们随机选取了
2018
年
播出的
7
段时长约为
1
小时的视频
。
为了详细分析她的身份建构
,
我们进一步将她的
七个视频片段转写成
517
个小节进行标注,每小节标示出冯提莫建构的一到两个态度
意义
。
通过对直播视频进行语义标注
,
我们发现冯提莫的身份特征可表分为两类
*
1
)
现
71
外国语文研究
:
新媒体
、
新问题与新思考
代女性身份特征,具体表现为女性的独立自强
、
专业技能
、
性感有魅力
;
⑵传统女性身
份特征
,
具体表现在女性对于传统美德的遵从
、
对社会正能量的认可与传播
。
各种身份
特征的分布与建构方式如表
4.
1
所示
。
表
4.
1
两种身份特征的分布与建构方式
评价性语言
视频设计
分类
合计
显性评价
隐性评价
角色设计
直播设计
现代女
性形象
特征
传统女
性形象
特征
独立自强
专业技能
32
112
115
15
43
——
144
164
16
23
7
26
—
401,71%
性感有魅力
55
—
—
93
74
对传统美德的遵从
对社会正能量
的认可可传播
9
78
22
—
12
90
164,29%
4.1
现代女性身份特征
我们将现代女性特征具体分为独立自强
、
专业技能
、
性感有魅力这三类
。
其中
,
独
立自强是指冯提莫勇于表达自我以及她对梦想的坚持
,
其主要建构方式是通过隐性评
价资源中的叙述引发态度的事实
。
例如
,
冯提莫在一次直播中提及自己如何不顾家人
的反对
,
开始全职主播生涯的经历
(
“
我爸不同意
,
觉得这不务正业
,
朝九晚五的教师工
作才是一个女孩更好的归宿吧
。
但我想成为歌手已经好多年了
,
正好有这个平台
,
可及
让我体会到成为歌手的瞬间
,
所以我不想放弃
。
”
)
。
在此评价意义的建构中
,
冯提莫并
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
“
固执
”
和
“
坚持
”
,
而是通过回顾过往来间接建构自己坚持梦想的
身份形象
。
专业技能是指冯提莫对于自己
“
专业歌手兼专业主播
”
身份的建构
,
主要是
由隐性评价资源与视频角色设计共同建构的
。
在她的话语中
,
冯提莫经常会与她的粉
丝分享唱歌技巧与心得
。
在分享时,她会穿插一些音乐专业术语的表达
(
如
“
声音辨识
度
”
“
气息控制
”
“
音准
”“
开嗓
”
“
唇颤音
”
等
)
来建构
“
专业歌手
”
这一身份
。
而在视频资源
中,冯提莫通过在直播房间背景的橱窗里摆放她从事全职主播以来获得的证书与奖杯
,
来证明自己的
“
专业主播
”
水平
。
最后
,
性感有魅力是指冯提莫对于自己外表
、
容貌的高
度关注及维护
,
其主要是由显性评价与视频角色设计资源中的动作过程共同建构的
。
在语言资源中
,
冯提莫最喜欢被网友称赞的是其苗条的身材
(
“
啊
?
我又瘦了啊
!
太棒
了
!
”
)
和白皙的皮肤
(
“
出去玩了这么久
,
我没晒黑吧
?
啥
?
还白啦
?
哈哈哈哈
!
好开
心
!
”
)
”
而在直播过程中,冯提莫的表情
、
眼神
、
动作
(
如拨弄头发
、
对着镜头化妆
)
都是
为了维系她的荧幕
“
女神
”
形象
。
72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4.2
传统女性身份特征
传统女性身份特征一般表现在女性对中国传统美德的遵从和对社会正能量的认
可
。
冯提莫在视频直播中表现出的一个突出身份特点是其遵从中国传统美德,尤其是
对长辈的孝顺和对爱情的忠贞
。
这些传统美德一般是由隐性评价资源与视频设计资源
共同建构的
。
其中,对长辈的孝顺主要是通过态度驱动的行为建构的
,
例如
,
冯提莫有
时会在直播中表达因为自己身在异乡而不能孝敬长辈的愧疚之情
(
“
都说父母在
,
不远
游
。
我也真是
,
一个女孩子
,
离家那么远
,
一年回家一次,还是短短几天
,
太不应该
了!
”
)
。
除此之外,冯提莫偶尔也会利用视频设计资源
,
邀请家庭成员参与视频的录制
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
。
另一方面
,
自谦通常被视为传统女性的关键属性:与男性相比
,
女性在家庭
、
社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被提醒自己的附属地位
(
刘利群
、
张敬婕
,2015
)
。
苗兴伟
(
2017
*
56
)
也曾指出
,
虽然
“
话语中广受诟病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随着女权
主义运动的兴起已经逐渐消失
,
但很多性别主义的意识形态仍然根深蒂固
,
时常以不易
觉察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形式的话语中
,
建构和再建构着不平等的性别身份
”
。
在直播视
频中冯提莫同样会通过评价性语言与视频设计资源凸显自己的笨拙和在面对一些事情
时的无助
。
例如在话语方面,她会直接通过显性评价中的态度词汇来强调自己的低智
商
(
“
就像我和你们比智商
,
我肯定不行
,
得输
”
)
,
同时也会通过隐性评价陈述自己能力
不足的事实
,
如承认自己唱不了高音
(
“
糟了
!
不行不行
!
我唱不了
!
李谷一老师的声
音太高
”
)
。
在视频设计资源方面
,
冯提莫会通过动作过程建构一个脆弱的形象来引发
男性观众的优越感与保护欲
。
例如当受到网络言语攻击时
,
她有时在屏幕前流下眼泪
以表示自己的无辜
。
冯提莫建构的另一重要身份特征是爱国
。
自从担任重庆共青团青年大使以来
,
爱
国主题和网红正能量传播逐渐成为冯提莫直播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
这主要通过隐性评
价中的态度驱动的言语行为来建构
。
除了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
冯提莫通过承诺
、
指
令类言语行为进一步呼吁她的听众爱国向上
。
例如,她将红歌作为每日必唱歌曲
,强调
自己对红歌的喜欢
(
“
我们要多唱红歌
,
宣扬正能量
!
当然要跟着正能量走
了
!
”
)
。
冯提
莫还会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
并号召网友跟着主旋律走
(
“
祝祖国越来越好
!
这是所
有人的期望
!
我们永远跟着主旋律走
!
是的呢
!
觉悟高的人才这样
!
希望你们有点觉
悟啊
!
你们觉悟高一点哈
!”
)
。
除此之外
,
她会表明自己积极参与各种爱国纪念活动
,
如
“
我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
'
I
牢记九一八
I
'
的转发传递活动
,
支持我的小伙伴和我在
微博上一起互动转发
,
为祖国繁荣一起努力鸭
”
。
从表
4.
1
的数据来看
,
网络直播中的女性主播更偏向于现代女性身份特征的建构
(
517
处标注中有
401
处均为关注现代女性特征的建构
)
,
这表明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下冲国当代女性对于个性表达
、
专业能力
、
高颜值的追求
。
而其余的
164
处传统女性
73
外国语文研究
:
新媒体
、
新问题与新思考
身份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出传统思想在中国女性身份建构中的深远影响
,
又反映
了社会正能量在网络直播平台传播的一种创新型尝试
。
年轻女主播
“
元气满满
”
、
乐观
向上的身份形象契合了
“
中国梦
”
的时代精神
,
而这种对于主播守法重德的高标准要求
反映出国家对于性别身份
、
道德文化规范在网络媒体中传播的重视
。
5
结语
本研究为分析网络媒体中身份的多模态建构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
以网络女主
播的直播视频为例
,
我们提出评价性语言和视频设计两种身份建构资源,并为每种资源
建立了详细的选择系统
。
我们通过实例分析阐释该理论模型在网络直播话语分析中的
应用
用
根据对冯提莫直播视频的分析,我们归纳出两种典型的中国女性身份特征:一方
面
,
年轻女性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塑造出个性独立
、
现代时尚
的女性形象;而另一方面,在以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网络世界中
,
她们呈现出来的身份仍
具有很多传统特征,如孝顺
、
柔弱
、
顺从等
。
与此同时
,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背
景下
,
爱国情怀与正能量也是网络主播重要的身份特征
。
我们认为
,
在网络媒体时代考
察身份建构不能只关注语言文本
,
而应该综合考虑包括文字
、
声音
、
视频图像在内的多
模态资源
。
本文提出的框架将女性身份建构的资源扩展到多模态语篇,可用于考察其
他复杂语篇形式
,
尤其是新媒体语篇中的身份建构
。
参考文献
[
1
]
Bell
,
D.
2000.
Cybercultures
reader
:
A
user'
guide
[
A
]
.
In
D.
Bell
&
B.
Kennedy
(Eds
.
)
.
The
Cybercultures
Reader
[
C
]
.
London
:
Routledge
,
1
-
12.
[2]
Benwell
,
B.
&E.
Stokoe.
2006.
Discourse
and
Identity
[M].
Edinburgh
: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
3
]
Butler
,
J.
1990.
Gender
Trouble
: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M]
.
New
York
:
Routledge
[
4
]
Chow
,
E.
N.
L.
,
N.
H.
Zhang
,
&
J.
L.
Wang.
2004.
Promising
and
contested
fields
:
Women's
studies
and
sociology
of
women/gender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
.
Gender
and
Society
,
18(2
):
161-18
&
[5]
Cover
,
R
2012.
Performing
and
undoing
identity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
identity
theories
and
the
incompatibility
of
online
profiles
and
friendship
regimes
[J].
Convergenee
,
18(2)
:
177
-
193.
[
6
]
De
Fina
,
A.
2011.
Discourse
and
identity
[
A
]
.
In
T.
A.
van
Dijk
(Ed.
)
.
Discourse
Studies
: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
C
]
.
London
:
Sage
,
263
一
282.
74
网络媒体与女性身份的多模态建构
07]
Feng,
D.
2016.
Promoting
moral
values
through
entertainment
:
A
social
semiotic
analysis
of
2014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J].
Critical
Arts
,
29(1)
:
87
-
101.
[8
]
Fornas
,
J.
,
K.
Klein.
,
V
Indendorf.
,
J.
Sunden
&
V
Sveningsson.
2002.
Digital
Borderlands
:
Cultural
Studies
of
Identity
and
Interactivity
on
the
Internet
[M].
Oxford
:
Peter
Lang.
[
9
]
Giddens
,
A.
1991.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m
Age
[M
].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
[
10
]
Gilbert
,
S.
1973.
The
emancipation
of
Chinese
women
[J].
World
Politics
,
26(1
)
:
55
-
79.
[11]
Gill
,
8
2016.
Post-postfeminism?
:
New
feminist
visibilities
in
postfeminist
times
[J].
Feminist
Media
Studies
,
16(4)
:
610
-
630.
[
12
]
Hollows
,
J.
&
R.
Moseley.
2006.
Feminism
in Popular
Culture
[M].
New
York
:
Berg.
[
13
]
Jaworski
,
A.
&
C.
Nikolas.
2014.
Editors
?
introduction
to
Part
Five
[
A
]
.
In
A
Jaworski
&
N.
Coupland
(Eds.
)
.
The
Discourse Reader
(3rd
edition
)
[
C
]
.
London
:
Routledge
,
389
-
395.
[14]
Martin
,
J.
&
P.
White.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
Appraisal
in
English
[M].
Basingstoke
:
PalgraveMacmi
l
an
[
15
]
McRobbie
,
A
2009.
The
Aftermath
of
Feminism
:
Gender
,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
[M
]
.
London
:
SAGE
[16]
Thornham
,
S.
2010.
“
JUST
A
SLOGAN
'
:
Individualism
,
post-feminism
,
and
female
subjectivity
in
consumerist
China
[J].
Feminist
Media
Studies
,
10(2)
:
195
-
211.
[
17
]
Solmaz
,
O.
2014.
Discourse
of
and
social
media
:
How
we
use
language
to
create
affiliation
on
the
web
[J].
CAL
I
CO
Journa
l
,
31(3)
:
412
—
414.
[
18
]
Sunderland
!J
&
L
Lia
2002
Genderidentity
and
discourse
analysis
:
Theoreticaland
empiricalconsiderations
[
A
]
InL
Litosseliti&
J
Sunderland
(
Eds
)
GenderIdent/tyand
Discourse
Analysis
[
C
]
.
Amsterdam
;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
1
-
39.
[19
]
陈新仁
2013.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外语研究究
4
)
:
27-
32.
[
20
]
陈新仁
,2014.
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
—
—
关键问题与主要路径现代外语
,
37(5
)
702
-
710.
[21]
范红霞
,
孙金波,马妍妍
2015
.中国媒介报道中的性别政治与男性霸权
—
—
以宋山木强奸案报
道为例现代传播
,
⑶
:
52
-
57.
[
22
]
李东风
2015
.传统文化与女性发展研究(第
1
版
)[M
].
南昌:江西人民岀版社.
[
23
]
刘利群
,
张敬婕2015.传媒对女性在家庭领域的再现与建构
[
A
]
〃刘利群,陈志娟
,
编.中国媒介
与女性发展报告
(2013—
2014)
[
C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岀版社
,67
-
76.
[
24
]
李胜
,2014.
四大奇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M
].北京冲国文史岀版社.
[
25
]
李银河
,2005.
女性主义
[M
].
济南:山东人民岀版社.
[
26
]
孟冰纯
2015
.没有保障的马克思主义:霍尔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启示传播文化与政治
,
(1)=167
-
17
8.
[
27
]
苗兴伟
,2017.后现代语境下性别身份的话语建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
:
75
外国语文研究:新媒体
、
新问题与新思考
154-
160.
0
28
]
齐飞
!
01&
颜值如何创造价值
?
主播颜值与互动策略对观众打赏行为的机制研究
[
D1.
博士论
文
,
香港理工大学.
0
29
]
张振卿
,2018
网红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口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
:
385
-
389.
0
30
]
曾一昕
,
何帆
2017
.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特点分析与规范治理
[J
]
.
图书馆学研究究
6)
:
57-
60.
0
31
]
赵宇翔,
范哲
,
朱庆华
2012.
用户生成内容
(
UGC)
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
[
J
]
.
中国图书馆学报,
(5)
:
68-81.
76

- 四川旅游多少钱四川旅游线路参考价格2018
- 二年级红歌串词(红歌联唱串词报幕词)
- 幽灵公主动漫免费观看(幽灵公主国语免费观看)
- 海淀社区工商所
- 关于生命的古代诗词(古代诗词中与花有关的诗句)
- 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python编程)
- 如何打官司(不请律师自己如何打官司)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英语八下人教版教案免费)
- yuan的汉字有哪些(yuan拼音所有的汉字)
- 关于自然现象的词语(向大自然提问10个问题并解答)
- 军训小姐姐(军训走红的小姐姐)
- 今年的高考(今年高考哪一天)
- 化工安全心得200字(化工安全心得 500字)
- 七夕表白翻车现场(表白要怎么表白)
- 新闻200字最新今天(新闻今天的新闻100字左右)
- 会的广播稿100字( 会广播稿100字左右50篇)
- transformers主题曲(变形金刚transformers歌词)
- 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PPT)
- qq飞车问号符号(qq飞车能用的特殊符号)
- 有关勤奋的名言(有关勤奋的名言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