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学画的徐悲鸿
- 励志学画的徐悲鸿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insiston)
励志学画的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
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
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
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
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
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
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
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
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
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
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
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
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技融中西 名垂画史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
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
的“南国社”,积极倡 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
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
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
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
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
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
后胜利的顽强意志。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
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
和动物题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
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
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
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
设的素材。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
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