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关于学习励志的故事
- 十个关于学习励志的故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parting)
十个关于学习励志的故事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
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
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
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
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
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
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
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
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
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
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
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
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
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
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
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
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
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
《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
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
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
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
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
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
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
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
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
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
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
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
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
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
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
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
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
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
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
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
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
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
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
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
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
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
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
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
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
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
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
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
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
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
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
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
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
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
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
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
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
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
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
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
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
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
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
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
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
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
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
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
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
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
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