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奋斗励志故事800字
-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800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young children easily)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800字
有关名人奋斗励志故事有哪些呢?生命,需要我们去努力。年轻时,
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会
经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奋斗励志故事800字,希望能够帮
到你!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篇一:体育电影明星符保卢的故事
符保卢(1914-1943),又名符保陆,吉林省滨江县人,中国近代
体育史上著名的田径运动员,擅长撑竿跳高。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进
入复赛的运动员。
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动荡之中的中国
不顾国力微弱,却依然派出由10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迎战奥运。
当时,中国参奥运动员坐火车刚到柏林,就引起了很多外国人的
围观,好奇地看中国男运动员头后有没有辫子,女运动员是不是裹了
小脚。
当运动员们到达柏林住地后,当地人德国人还给驻地送了一个很
大的一个鸭蛋,称中国代表团肯定一分都得不到。
在这一届奥运会比赛中,中国代表团几乎全军覆没。而为中国奥
运代表团赢得唯一一分的,是撑竿跳运动员符保卢。当年参加奥运的
他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却因为没有撑竿跳的杆子,硬是借外国
运动员的杆子完成了比赛。
深眼窝、高鼻梁,这位有着俄罗斯血统的帅哥就是符保卢,他的
身份不仅是一位体育明星,也是电影明星,更是抗战飞行员的一员。
符保卢的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人。符保卢在成为飞行员
之前,身材魁武、外表俊朗,引起了许多电影导演的注意。
中国电影家协会,依然珍藏着符保卢当年的从影资料。1935年1
月,应电影《海葬》剧组的邀请,符保卢与著名电影导演田壮壮的父
亲田方联袂演出,成功塑造了贫苦渔民“虎子”这个角色,成为了两
栖明星。
符保卢的从影之路是短暂的,1936年的奥运之旅,让所有参赛运
动员深受刺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纷纷入伍参
军,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的一天,符保卢的身影出现在西北兰州空军基地。此
时,他已经成为一名飞机修理机械师,曾经的体育明星、电影明星一
身油渍,在飞机前跑来跑去,忙个不停。
但他并不满足只做一个机械师,在地面为飞机服务。之后,他考
上了当时中国空军航校第12期,又到美国去接受飞行训练。学业完成
的他回到昆明,参加了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成为了一名飞虎队
飞鹰。
1943年6月,符保卢奉命调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驻守重庆。
1943年7月8日,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练习飞行时,符保卢驾驶一架P-
40战斗机在转弯时失速坠地,不幸以身殉职,那年,他只有29岁。
“从来征战无归日,两翼斑斑血染红。”一代明星符保卢,就这
样永远地离开了他壮志未酬的祖国的蓝天。
每年的9月18日,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内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
都会聚集很多人,他们来这里缅怀那些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为国
捐躯的空中骄子。符保卢的名字也镌刻在大理石石碑上。
1938 年,符保卢所在的中国空军和援华的苏联、美国空军是一支
重要的抗日力量,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
了不朽功勋。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篇二:“借读生”陈一冰的故事
他出生时只有四斤二两,体质很差,生病是家常便饭。那时他的
父母工资少得可怜,但为了增强他的体质还是毅然决定让他进体操队
训练。七年时间,他的体操成绩一直在队里遥遥领先。
12岁那年,他被选拔进了专业体操队。他很努力地训练,但每一
次比赛都以失败收尾。这样专注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却还是证明不
了自己的成绩,他沮丧万分。后来,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
定——离开体操队。
重回学校后,原本想一心读书的他,却明显感受到,那么多年的
训练早已深入自己的骨髓,他根本就无法安心学习,每天都回想着在
高低杠上辗转腾挪的美妙感觉。他只好重回体操队。
他终于意识到,体操是他此生的梦想。他决定参加国家队体操队
员的选拔赛。可每次他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一个温暖的午后,他终于接到了通知——以待训人员的资格进入
国家队。原本以为,一切已是雨过天晴,梦想在朝他招手,可是,没
有教练的指导,他无异于趴在窗外的借读生,自卑,无助,烦躁。
于是他请假返家和父母商量退出国家队。晚上,他和父亲住在一
起。
父亲说口渴,要他去倒一杯水,他按下床头灯开关时,发现竟停
电了。父亲划亮一根火柴递给他,他找到茶杯,可还没找到暖瓶,火
柴就熄灭了。
父亲又划亮一根火柴,对他说:“机会就如同你手中燃烧的火苗,
转瞬即逝。上天不会把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在同一个人身上,机
会来了,要懂得把握和珍惜。”
他细细思索,恍然大悟,毅然决定:即使是一个待训人员,也要
像正规国家队队员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他开始打起精神,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训练中,每天都比其他队员
要多训练半个小时,常常挥汗如雨,直到筋疲力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8年,他登上了世界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接下来,他又把目标锁定在2012年奥运吊环冠军争夺赛。那天,
他第一个出场,动作无懈可击,完美收尾。但当最后宣布比赛结果时,
他竟以0.1分之差与冠军擦肩而过。这样的结果在赛场引起争议,许多
人为他鸣不平。他却说:“在赛场上,没有不公平,只有不完美。”
他的豁达和淡定,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热烈的掌声。
这个几经挫折,因失去信心而几次想当逃兵的人,终于赢得了事
业和心灵成长上的双丰收。他就是体操吊环运动员——陈一冰。
陈一冰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或者痛楚,只要
心中充满希望,不轻言放弃,那么,总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着你!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篇三:送鲜奶的化学家
清晨,德国柏林郊区的斯提立兹大街上,一辆马车急驶而过。
已是深冬时节,寒风阵阵吹来,刺得面颊生痛,好似小刀子割肉
一般;拉车的马喘着粗气,团团白雾从马鼻子里喷出。
赶马车的人50来岁,多少年来他一直为这一带的居民送鲜牛奶,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雪,都准时不误。
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位送奶人,他再平凡不过了。和其他牧场经营
者一样,他养了许多牛,把牛奶送给居民喝。
但是在这条大街上居住的德国着名女画家芙丽莎·班诺却知道这位
送奶人有些不一般的来历。好几个早晨,她都等在客厅里,只要听见
送奶马车的声音,就急忙打开房门,请送奶人进家里坐一小会儿,但
是送奶人总是以不能耽误送奶而加以拒绝。
又是一天清晨,班诺一听见马蹄声便冲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
奶人的衣袖,她要为送奶人画一张素描像。
送奶人仍然婉言谢绝,说道:“很多人都在等着吃早餐,牛奶要
按时送到,等送完奶,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女画家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送奶人的脱身之计。她再也不想
“上当”了。她拉住送奶人的衣袖不松手,“您不要再‘骗’我了,
我知道您是个实验迷,一送完奶就一头钻进化学实验室,谁也甭想把
您拉出来。这次您一定得让我画一张像。亲爱的教授,请把您宝贵的
时间分给我几分钟吧。”
送奶人?对,他还是教授。这一会儿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让女画家
画了一张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早,当人们打开报纸的时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标题映入
眼帘:“范特霍夫荣获首届诺贝尔化学奖”,并以整个版面刊登了女
画家的素描像。
人们吃惊地看着这幅肖像画,原来那个每天早上驾车为大家送奶
的人竟是着名的化学家,而且还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奖!大家继而兴奋起
来,相互转告,最终,送鲜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学家范特霍夫被人们合
并传成了“牧场化学家”。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诞生于荷兰的鹿特丹
市,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范特霍夫的家里7个孩子中排行老
三。
上中学时,他看到在实验室中做的各种变幻无穷的化学实验非常
有趣,因此总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看别人做,太不过瘾了,能自己动
手那该多好呀。
一天,范特霍夫从化学实验室外的窗子前走过,他忍不住往里面
看了一眼,那整整齐齐排列的实验器皿、一瓶瓶化学试剂多么诱人。
他的双脚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要能进去做个实验多好啊。”
突然,他发现一扇窗子开着,大概是做实验时为了通风开的吧。
小范特霍夫犹豫的片刻,便纵身跳上了窗台,钻到实验室里去了。他
支起铁架台,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便开始寻找试剂。
他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些药品所引起的反应,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
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使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成功了,成功了!”
他默默地说道。
实验室内的响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谁在实验室里呢?老师从窗
口望去,好家伙,范特霍夫正在那儿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呢。
这太危险了!要知道这是校规所不允许的。老师没有惊动范特霍夫,
怕他在惊慌中出危险,便绕到门口,把门打开。
听到开门声,范特霍夫才从“化学实验梦”中惊醒,他目瞪口呆
地站在那里。
“快把实验停下来!谁叫你来做实验的?”老师再也不能忍耐了,
这是重大的事件。“快,赶快把一切用品都放到原来的地方。”老师
一边命令范特霍夫,一边自己也动起手来。
一切收拾停当,老师把范特霍夫叫到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你
知道今天犯了什么错误吗?这件事是要报告校长的,那是要受处分的。
再说出了危险你的父母也要责备学校的。赶快回家,把你的父亲找来,
我要对他说这件事。”
范特霍夫的父亲对儿子的行为很不赞成,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求得
知识,但是效果却是很坏,违反了学校的规定是不能容忍的。
幸好,这位老师念及范特霍夫平时是一个勤奋好学又尊重老师的
学生,也就没有向校长报告。
范特霍夫的父亲从这件事中得知儿子很喜欢化学,就从家里让出
一间房子作为工作室,专门供儿子做化学实验。
从此,范特霍夫就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实验室。他把父母给的
零用钱和从其他亲友那里得到的“赞助”积累起来购买了各种实验器
具和药品,课作时间从事自己的化学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