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 感想(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在线 )

时间:2023-06-19admin文学频道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 感想(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在线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 感想(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在线 )

为什么作者起这个名字呢?我想是 摩托车代表了所有的物,是技术性的,理智的和冷冰的。在面对技术理性面前,如何能够保持和心的连接呢?心和物必须是对立的吗?

作者罗伯特.波西格。他生于1928年,去世于2017年。他被称为70年代的梭罗。他在1974年出版了这本哲学书籍。

少年时候的波西格是一个天才,他是学霸,9岁就有 的智商,中学就学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

但他生性敏感,性格充满了焦虑和烦躁。大学因不交作业被退学。在33岁时,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重度忧郁症,在医院被迫接受电击疗法。

在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治疗后,1968年,和他的爱子十岁的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漫游美国。

这是一本游记,也是一本哲学书籍。他探讨了心与物二元论之外的另一种元素,良质。

在二元世界里,心与物无法融合。感性与理智充满矛盾。

他们一路漫游,追寻心的旅程,一路修车,面对技术的冰冷。

还有一个作者头脑里的裴德洛,就是作者疯前的那个痴迷寻找良质的鬼魂,一路相随。

当科技越来越发达,只剩冰冷的建筑,心越来越荒凉。心与物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和谐相处呢?

作者在旅途中,在修摩托车时,耐心的处理冰冷或没有温度的的螺丝、盖板、油箱,当他用良好的心智和心态,不断去追求更好,让摩托车用优良的状态运行的时候,这就是良质的作用发挥。

当外物,和你的关心融为一体,精神的投入,物我一体,呈现的就是良质。良质就是一步一步向上、向真,向着 的源头,良质引领着一切。引领美德,素养,诚实,真…,不可言说。

良质就是心和物之上的,一切的源头。它不在主观、不在客观,不在人文和科技,不在精神和物质。在人类有意识之前,在出现和分辨对错前,在认识和创造一切物之前,在神话出现之前,良质引导着一切。

裴德洛是作者头脑里的人,是痴迷寻找世界根源而偏执疯狂的作者,是进精神病院之前的作者。

这趟探索路途,最终找到,心和物归属于良质的指引,当你热切投入一切物,心都不在孤独。科技不是冰冷的 ,在物我一体时,良质引领着科技。

痴迷疯狂的裴德洛消失,波西格回归现实。

另外,他十岁的儿子克里斯,在他去精神病院时,也出现精神障碍问题。

波西格怎么看待自己精神失常?在旅程结束时,克里斯问他的父亲,你真的疯了吗?

波西格稍许沉默,说:没有。

我就知道,克里斯说。

克里斯的疾病,是 他的父亲被抓进疯人院、不得不接受无数的电击疗法。

那句我就知道,治愈了波西格,也治愈了孤独焦虑的克里斯,他相信,父亲不再离开了。

这本书一经面世,被奉为伟大的哲学作品。波西格提出的良质,心与物的 ,也是东方的禅, 子的道,万物之根源。

这本书对我而言,主题生僻,理解有限,还好有游记贯穿于篇幅中,得以看完。

略摘本书精彩语录:

仓促本身就是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我们常常太忙,而没有时间好好聊聊,结果日复一日的过着无聊的生活。

我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时,就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从所观察到的事物当中选出一把沙子,然后称这把沙子叫世界。

读书笔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一、摘录:

1、这个逐渐浮出来的原因就是:我从理智、知识的角度去看修理把手的问题,其中牵涉到金属的所有科学上的特性。而约翰却从直觉和当下的角度去看待它。我是从内涵着手,二他却是从物的表象开始。我看到的是这个铝片的意义,二他看到的是这个铝片的外观。所以,如果你只看到铝片的外表,当然会沮丧,谁会喜欢在一台新买的摩托车上安装废铝片呢?

2、今天早上我谈过思想的体系,现在我想谈谈如何在这些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路-那就是逻辑。

在这里我要提到逻辑的2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观察摩托车开始,然后得到普遍性的结论。比如说,如果摩托车在路上碰到坑洞,发动机就熄火了。然后又碰到一次,发动机又熄火了;然后再碰到一次,发动机仍然熄火了;之后,行在平坦的路上,就没有熄火的情形,然后再碰到一次,发动机又熄火了。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合理的推断,发动机熄火是坑洞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归纳法,有个别的经验归纳出普遍的原则。

3、演绎 好相反,它是从一般的原则推论出特定的结果。比如说,我们知道摩托车有一定的结构、体系、修理人员知道喇叭是受电池的控制。所以一旦电池用完了,喇叭自然也就不会响了,这就是演绎法。

4、要解决一般思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要通过你的观察和手册当中所提供的结构,不断交替运用归纳法好演绎法,如此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这种交织混杂的正确程序,如果正统化,就是所谓的科学方法。

5、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 多年来胡萝卜和鞭子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他思考上的惰性。就好像一头驴子:如果你不打我,我就不工作。如果没 鞭打他,他就不会工作。而训练他去拉的文明的车子,很可能就会因此而走慢一点。

6、教会的态度是:文明、制度或者社会,不论你如何称呼他,最后是由自由意志的人而非驴子来维系。废除分数和学位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处罚驴子或者抛弃他们,而是给这些驴子 当的环境,让它变成自由人。

7、 他的动力来自于内在,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自由人 ,他不需要许多训练的督促。事实上,如 师上课的态度松懈,他很可能会唐突文许多问题去鞭策 师,于是他就会常常来上课。

8、这种学习方法和今日大学教育强调的模仿不同,虽然你得到的了分数和学位,让人以为你有很高深的知识,然而事实上,只有你自己知道内在空空如也。

读书感受:独到这句:他的动力来自于内在,这个时候他就是一个自由人。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很感动的。很多时候,读书,上班都是 师、 板的眼色,然后我们开始干活,我们的内在哪里?

最近有很多妹子找我,和我说感情不顺,有些姑娘年纪很小,他们的思维和知识的匮乏造就了目前的局面。

这种情况和命运更不无关,就是读书太少。 然后一问,就说,毕业以后就很少看书了。

读书这事是一朝一夕的么?人知道了饿了要吃饭,却不知道灵魂、思想饿了也要补充。

9、有的时候,我认为这种内心的宁静和钓鱼有些类似,这就是为什么钓鱼会受 欢迎的原因。你只要坐到哪儿,让线垂在水里,一动也不动,不必刻意去想什么,或是担心什么。如此一来,就可以消除内心的紧张情绪和挫折感,是他们使你无法顺利的解决问题,造成你行动上的思想上的障碍。

10、我并不想仓促行事, 仓促本身就是20世纪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你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所以我想慢慢来,用我找到被剪断了的销子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发现原因,这样才能仔细而且透彻的进行这件事,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读书感受:慢就是稳,稳就是快,所以慢就是快。

总结:

年华容易逝去,我想象的生活,读书,写字,泡一壶茶,生活慢一点,再慢一点。

是什么造就了欲望满满的社会,是什么让我们活的如此焦虑,真的快 么?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快 ,只有煎熬和痛苦,然后说是责任。诚然,这个责任是自己给的也好,社会家庭附加的也好,总之,活的太累了。

今天正好看到一个新闻, 的一个员工死了。呵呵,bat公司的 ,有多少是踩在这些每天夜晚12点依然还亮着灯,努力拼搏的人,好像不这样就不努力,不努力就焦虑,然后为了不焦虑,就要努力,努力就要加班,加班加班,然后就….死了。

是的,我用了一个很严重的词:死。over。

戛然而止….就在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