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3-06-19admin心灵驿站

-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软件学报)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当今社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物数不胜数,像张海迪、吴

运铎、邰丽华……在中国古代,同样不乏励志楷模,有

的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是 给大

家整理的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1:孙膑

在古代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比双目失明的要多,其中以下肢残

疾所占比例最大,古汉语中的“跛”“瘸”“躄”“痿”“蹶”等字,

皆指下肢有残疾。

在古代,腿脚不便的名人不少。如献出著名宝玉“和氏璧”的卞

和,就是一位双脚皆失的残疾人。卞和致残为后天原因。《韩非子;

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上伐薪时,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

楚武王,但此二王不识货,卞和因此被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此即“昔

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说。幸好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

氏璧”

卞和被砍去双脚,这叫受“刖刑”。刖刑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入

“五刑”之列,另外四种刑法是“墨”“劓”“宫”“大辟”。刖刑

又称剕刑,轻者砍单脚,重者去双脚。

在古代下肢残疾名人中,又以先秦时期最多,这是因为当时流行

刖刑。此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滥用到了顶点,以齐景公主政时的齐国

1

来说,当时市场上最贵的是假肢,最便宜的是鞋子,这就是“踊贵屦

贱”典故的由来,也是齐景公当年滥用刖刑所造成社会悲剧的直接反

映。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生前便曾被魏国人“刖”过。但他没有

屈服于命运,后得到齐国田忌的信任,多次设奇谋指挥军队,打败了

当年另一对手、军事家庞涓率领的魏军,逼杀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

涓一起学习兵法,成绩非常优秀。之后,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

他自思本事不及孙膑,设下毒计,把孙膑骗请到魏国,谗言害之。昏

庸的魏惠王把孙膑办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去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此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的记载。

孙膑因此成了一名残疾人,再也无法站起来。庞涓本想让孙膑“欲

隐勿见”让他从此消沉,但遭受非常打击的孙膑没有因此萎靡不振,

反而活得更坚强,更有价值。

孙膑后被齐国使者带回了齐国,田忌慧眼识人,收留了孙膑,孙

膑的智慧和胆识得以展露。田忌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射箭,孙膑见他

们用以比赛的上中下三等马都差不多,硬拼难以取胜,遂想出智取的

妙策:用最差的马与对方最好的马比,用最好的马与对方中等的马比,

用中等的马与对方最差的马比。三场比赛结束,田忌赢两场,只输了

一场,此即“田忌赛马”的制胜法则。

孙膑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和超人智慧,在“围魏救赵”等战役上

更发挥得淋漓尽致,改变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走向。

2

孙膑后来将其军事心得和作战经验著述成书,此即司马迁所说的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孙膑兵法》于1974年在山东临沂出土,

引起轰动。该兵书系古代一部重要军事理论,与其祖辈孙武所著的《孙

子兵法》一道,对中国古代军事战争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2:蔡伦

在古代残疾人中,生理上有缺陷一族往往被忽略。其实,这部分

人的痛苦并不比其他残疾人少,只不过更隐蔽。其所受的心理伤害比

缺腿少眼更严重,有的人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古代有生理缺陷的名人,绝大多数是后天造成的。“五刑”之中

的宫刑,是导致古代生理残疾人士大增的重要原因。

所谓“宫刑”,就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男子割势,女子幽闭”

宫刑,又称腐刑,仅次于死刑。初称“淫刑”,本是针对乱性乱伦男

女的,后被当成一种刑法,施于犯人身上。行刑时毫无人道可言。

在生理残疾的古代名人中,最常被提起的,当是《史记》作者司

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大家。天汉二年(公元前99),时年47

岁、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因替出击匈奴、失败投降的将军李陵辩护时,

说了几句公道话,惹怒汉武帝刘彻,被下大狱。在无钱赎罪的情况下,

司马迁“忍辱苟活,自请宫刑”

受刑之后的司马迁曾痛不欲生,但想到“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坚持了下来,

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司马迁的事迹无疑成了励志典型,对司马迁最为崇拜的是古代特

有的残疾人群;;“太监”群体,曾将司马迁视为“祖师爷”而顶礼膜

拜。

太监又称寺人、宦官,历代层出不穷。这个人群中还出现过多位

具有国际影响的残疾名人,如蔡伦、郑和。其中,最重要的、有突出

贡献的一位是蔡伦。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自幼年入宫,成了一名宦官,

东汉和帝刘肇时为中常侍,后加尚方令。虽为一名残疾人,但蔡伦心

灵手巧,喜欢制作器皿物品,在担任尚方令后,“监作秘剑及诸器械,

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当年宫廷民间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缣帛和竹木简牍,但前者成本太

高,后者书写、阅读不便,于是蔡伦改进当时民间用碎麻捣成纤维挤

压成型的原始造纸术,制造出了可以用来书写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张。

永元十七年(公元105)蔡伦把这批纸献给和帝刘肇,受到刘肇的

称赞,特封蔡伦为“龙亭侯”,其所发明的纸张也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后,天下从此“莫不从用焉”,不仅为中

国,更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普遍使用“蔡侯纸”时,欧洲还在使用昂贵的羊皮与质地

非常脆的纸草做书写材料,所以西方人将造纸术列入中国“四大发

明”,现代西方学者还将其排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

榜”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3:华罗庚

4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

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

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

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

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1931

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

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

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

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4:张海迪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

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

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

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

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

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3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

"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

"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

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

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

5

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

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

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

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5: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

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

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7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

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

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

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

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

“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

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

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

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

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6

-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