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2023年6月20日发(作者:双学位英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
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
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
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第 1 页 共 10 页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
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
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
“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
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
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
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
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
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
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
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
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
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
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
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
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
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
第 2 页 共 10 页
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
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3】 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
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
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
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
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
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
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
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
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
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
事被传为佳话。
【4】《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
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
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
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
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
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
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
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5】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
第 3 页 共 10 页
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
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
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
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
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
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
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
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
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6】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
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
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
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天,杨时同—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
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
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
了。
第 4 页 共 10 页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
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
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继母造就了拿
破仑·希尔,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
功。
【9】有一个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查尔
斯叔叔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查尔斯问,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的摇头。
“那法律怎么样?”青年窘困地垂下头。查尔斯接连的发问,青
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没有任何长处,连丝毫的优点也
找不到。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查尔
斯最后说。青年羞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转身要走,却被查尔
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把
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我能把
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
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他
的脚步立刻轻松起来。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
这个年轻人就是家喻户晓的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10】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
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第 5 页 共 10 页
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
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
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
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
意给我增加难度吧。
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
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
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
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
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
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
“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
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
来。” 导师让他坐下,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
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
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
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
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
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
第 6 页 共 10 页
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11】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
又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
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
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不
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
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你怎么
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么的给我们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家贝尔德在
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20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
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
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
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贝尔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窒。
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叶箱
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动机,它可转动用马粪纸
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盆”,还有装在旧饼干箱里的投影
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部件等等。这一切凌
第 7 页 共 10 页
乱的东西被贝尔德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
实验装置。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
小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
端让它重现出来。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年复一年地实验,他实验装置被装了
又拆,拆了又装。经过十八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贝尔德成功地
发射了一朵十字花。但发射的距离只有3米,图像也忽有忽无,只是
一个轮廓。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验。他想
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接起来。他接通了
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接线,高达20XX伏的电
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第二天的伦敦《每日快报》马
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电的消息。贝尔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新
闻人物。
贝尔德灵机一动,就利用报纸来为他筹集资金。他设法为记者们
做了一次实物表演。一家小报做了通讯。伦敦的一家无线电老板闻讯
赶来。表示愿意提供经费。但要收取发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额。
贝尔德同意了这样苛刻的要求。他的实验装置从黑斯廷斯运到了
伦敦。
但经费很快又用尽了。他的试验似无重大突破。
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又来同他订了合同。每周付他25英镑。免费
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演。
第 8 页 共 10 页
现场表演又是失败。贝尔德生活日见艰难。没钱吃饭,没钱付房
租。他只好忍痛把设备的零件卖掉,以此维持生活。他家乡的两个堂
兄弟得知贝尔德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500英镑。贝尔德得救了,
他立即又投入试验。成功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
“比尔”的脸部特征被清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这一天是1925年
10月2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一个
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小伙子吓
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来“真是奇迹:,真是
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了他的脸。
【12】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
被医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
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
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
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并没
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
子傲慢和目中无人。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
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在于孩子
身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开复。母亲告诉他,“不只要好好学习,
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
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
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