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励志文章分享: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

2023年6月18日发(作者:chow是什么意思)
正能量励志文章分享:成年人的生活里没
有容易二字
励志*1: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01
知乎上其实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
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个回答点赞特别高。他说: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
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
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有个女生告诉我,每次和男朋友吵架了伤心了难过了不怕没
去处,油门一蹬四处晃荡,哭一场可以撑半年,然后补个妆回去,
厚着脸皮嬉皮笑脸地继续把游戏玩下去。
是啊,活着好累啊,每天扮演各种角色忍着脾气面对各种人,
不断给自己灌输“成熟”“高情商”的行为准则。
如果是一个男人,他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
一个朋友眼里的成功人士,可是只有在车里的时候是他自己,一
个幽暗狭小的空间,一支忽明忽暗的香烟,晚上fm主持人轻飘
飘的话语,才会让你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02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这两个字,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
刻。小时候,我们那个城市进驻了第一家肯德基。
我爸带我去尝鲜。他给我买了汉堡,薯条,橙汁。作为一个
小朋友,这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当然,我也不是白眼狼,
还是拿着薯条给爸爸说:“您尝一下,可好吃了。”
我爸只是慈祥地看着我说:“我不饿,你吃就行了。”但一
到家,他就热了两个馒头,把昨晚的剩饭吃了。
他是饿的。只是他作为父亲的身份,没办法让他去争夺属于
我的薯条。
曾经有张动图流传很广,在日本地铁里,有一个男生,坐在
那里啃着面包,强忍着委屈,眼泪似乎就要夺眶而出。谁也不知
道他发生了什么,但那份心酸,每个人都理解。
谁身后都有一堆不可说的故事。但他的那身打扮,给他定位
了一个体面的身份。这个身份,让他除了忍住不哭,毫无办法。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台词,马蒂尔德问:
“生活是一直这么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里昂说:“一直
如此。”
成年的代价就是会失去自我,因为,我们只能把真实的自己,
藏在车里,打开车门走出去,就必须得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
03
我有个朋友Amy,是一个特别容易欢脱的姑娘。如果一个人
有关键词,她的关键词就是笑。特别喜欢讲段子,给我们推荐的
电影都是喜剧,就算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啥问题了,她都特别乐观,
导致所有人一有负能量就跟她倾诉。
昨天晚上十一点多,她扛着大包小包来找我时,一脸疲惫。
她加班很晚回到家,被房东赶出来了。说租期到了,不租了。
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房东任性。Amy一点招都没有。
我没见过她这么不开心的样子,所以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她。而她却反过来和我开了个玩笑:“你说我这波水逆是不是过
了点。”
她的轻描淡写,让我心里发堵。
这时候,她电话突然响了。她说:“我挺好的……已经吃过
了……工作蛮开心的……新租的房子离公司很近,十分钟就到
了……哎呀妈你就放心吧,我都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己。”
接电话的时候,她身上背着的那个大旅行包还没放下。看着
她坚强的样子,我都想哭了。
我说:“累了一天,早点睡。”她依旧笑嘻嘻地说:“你先
睡,我还有个方案明天交。”那时候已经十二点多。
我先去睡了。半夜起来想喝点水,发现Amy坐在沙发上,没
开灯,只有腿上笔记本的光印在她的脸上,满脸泪水。
我不知道她这样哭了多久。甚至看着她木木的表情,我都觉
得,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哭了。
一个人最彻底的崩溃,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毫无生机地
默默流泪。
这让我想起来,以前看过一个热门微博:“现代人的崩溃是
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
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
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
不敢去死。”
04
曾经有个*刷爆了朋友圈,叫《ImCEO,Bitch》。里面用调
侃的语气,说出了很多创业者的辛酸。我当时把这篇*,转给了
一个创业狗朋友,还没两分钟他就给我发过来一串哭着的表情,
然后发过来一段*中的话:
我睡得像个婴儿,每两个小时就大哭一次。我经常头一天还
觉得拥有整个世界,但是第二天我会觉得世界正在离我而去。
他说,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
这个朋友,从来在我们面前,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充
满正能量,甚至,当我们有不痛快,熬不下去的时候,都喜欢和
他聊天,因为他太积极了。
可这些积极的背后,却是头发都快掉光的焦虑,和每晚默默
地哭泣。人生中,最恐怖的孤独,不是没人理解,而是被人误解。
我有个学长,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三年之后跟我说的最多
的一句话就是年轻人别老是想不开去创业,也别老是自己想当老
板,以前总觉得有梦想一定能靠自己努力实现,现在发现没钱根
本没资格谈梦想。
每天一睁眼就是房租、水电、物业费,公司的各种开销比想
象中大多了。有一次他跟我说,第二天要发工资,没钱,跟所有
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他说当老板,最怕的是对不起员工。
我还有个朋友,终于在给人打了十年工后,觉得自己准备好
了,可以创业了。找了几个朋友共同开了个广告公司。
度过了前三个月蜜月期,有个合伙人,非得说大家理念不合,
要拆伙。本来都是兄弟朋友的,因为利益原因,撕逼撕到人尽皆
知。不仅人走了,还把自己管的客户和团队都带走了。
创个业连当年一起尿过炕的哥们都翻脸了。朋友却根本没空
难受,还有下个月的工资要发,还得给供应商结账……他必须得
赶紧找新的客户,投资人,给人心惶惶的员工们打鸡血。
他想哭,想吼,甚至想和那个哥们打一架,但是他什么都不
能做。只能在每天下班后,去家附近的小花园,坐一会,看看大
妈大爷跳广场舞,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回家笑着面对父母妻子,
陪孩子玩。
他后来给我说,就是在看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时候,他哭了。
因为他看着他们满脸的高兴,特别羡慕。
他在别人眼中,是负责的爸爸,有担当的丈夫,孝顺的儿子,
赚大钱的老板。但他自己知道,他就是一个快被榨干的,面临中
年危机的男人,连跳广场舞的幸福都没有。
每个人的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不容易在,你明明知道,
真正的自己,早就被这些社会身份包装到被遗弃,甚至埋葬。但
你却没有退路,没有第二个选择,你只能哭着爬着把那些被人寄
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可每个人,无论爬得多辛苦,演得多艰难,内心深处,还都
会有一个微弱到快熄灭的声音,不停地拷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
底是什么?是身在红尘的体验,还是看破红尘的顿悟。山的那头,
到底有什么?我们只有爬过去才知道。
我特别喜欢一首歌《Whatup》有句歌词:25年的人生就这
样过去了,我仍要努力去翻越那希望的高山,为了让人生有意义。
我不想说,泥沼总会过去,星辰大海在向你招手。甚至,我
都不觉得吃苦是有必要的。但是,找到生活的意义的时刻,恰恰
是在,当你熬过去,撑下去后,可以用上帝视角去审视当年那个
奋斗到呲牙列嘴的自己的时候。
人生就真的像爬山一样。山脚下的我们,就是小时候,天真
无邪,井底之蛙。爬到半山腰才发现,体力费光,下山已经没有
路,还恐高不敢回头看;往上爬,手脚并用都不见得能再挪一步。
但是能爬过去的,就是那些,能挺住的人。
挺住,意味着一切。
励志*2:难走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困难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2年对美国人民演讲时说:“我
们选择在这个年代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正是因为它难。”也
正是这句话,激励了一代美国航天人,最终完成了当时看起来不
可思议的登月任务。
徐小平说:“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你轻松可以上手,
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我也不知道为
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认
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
或是出于本能,或是因为惰性,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大多数人更愿意做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事,尽可能避开困难的
事。同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倾向于寻找捷径,而不是直
面问题本身。
潜意识里的想法大概是:做困难的事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而且是否能达到目的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失败,得不偿失。做简
单的事能尽快见效,代价也最小。
这种想法看上去很聪明,好像是一个经济上寻求最优解的方
法。其弊端在于只看到了做困难的事所付出的代价,而没有看到
在这一过程中所收获的成果。
比如,一个程序员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他可以选择直接去
询问更有经验的人,也可以选择踏遍互联网、翻阅若干教程、书
籍去研究解决方案。
虽然第二种方法耗时费力,但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他还知
道了类似的问题到哪能找到参考方案,哪个网站有更多有价值的
信息,哪些书是该领域内最经典的著作,或者还会遇到其他意想
不到的收获。
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遇到了某个问
题,那么很可能你将来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刚开
始可能比较难,以后会越来越容易。
美国互联网支付巨头PayPal公司CEO彼得蒂尔有一个著名
的管理哲学叫做“极端聚焦”哲学,他要求PayPal的管理者和
员工只专注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年终总结的时候,也只能写一项
对公司最有价值的贡献。而不是象其他公司那样被要求写出“你
本月底五大工作重点是什么?”或者“衡量你本季度工作成效的
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等等。
彼得蒂尔是这么解释他的理念的,他说:
人其实是喜欢逃避挑战和困难的一种动物。比如,现在你手
头上有两个任务:一个非常难,没有明确答案,但是一旦解决对
公司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另一个,答案相对明确,对公司也
有些帮助,但好处没有那么大。这时候,人往往会优先去解决那
个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一旦解决完了,他会给自己再找一个简单
的问题,最后那个非常难但是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就被搁置了。但
如果你只有一个任务,你就会拼命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它。
因为你逃无可逃了。
蒂尔说:公司如果一直在忽略95分难度的问题,而一直在
解决80或者85分难度的问题的话,那么最终这家公司也就会是
一家七八十分的公司了。
1997年的美国,正是互联网开始崛起、DVD进入民用市场的
时期,Netflix公司的DVD租赁业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
举步维艰。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决定不开设实体店,而
是在网上运营,并开启DVD邮寄业务。但一些核心高管并不赞同,
因为这太难做到了——DVD机还不普及、影片太少、邮寄成本太
高、DVD在邮寄途中磨损和丢失严重……
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伦道夫,最终用一句话打消了大家的
顾虑。他说:“你看,这些东西确实很难。所以一旦我们真的把
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就会制造出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门槛,让
潜在的对手们根本无法和我们竞争。因为我们要做的事确实是太
难了啊。”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Netflix实现了目标,并以此项业
务为基础,逐渐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600亿美元的公司。
很多时候,敢于选择做那些更困难的事,走一条看起来更难
走的路,是一种智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难的问题,往往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之
后产生的果效和影响力也更大。就好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使得很
多其它问题也跟着迎刃而解。
2、“最难的”事情有时候反而会“更简单”。因为大多数
人都喜欢做50-80分难度的事情,所以你会发现这里挤满了竞争
者。而当你的目标是120分难度的时候,基本就没什么人和你竞
争了,视野一片开阔。
3、当你目标远大的时候,会吸引最好的帮手或同行者。因
为最优秀的人同样目标远大,喜欢解决最重要、最不可思议的问
题。而你也会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4、“做最难的事情”的一个优势是:它的难度可能只有普
通事情100倍,但其价值和影响力却会是普通事情10000倍。在
性价比上,你已经赚大了。
5、“做最难的事情”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哪怕你失败了,
结局也不会太糟。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瞄准月亮,哪怕失败,
至少可以落到云彩上。”
6、越难的事情,经济回报自然也就越大,然后你就可以把
这些回报投入到“新的最难的事情”里。就像沃尔特迪士尼说的:
“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拍电影是为了赚钱拍更多的电
影。”
7、最后,那些“最难的事情”,一旦做成,你将收获最快
的成长,以及最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励志*3:最怕你放弃努力,还觉得理所当然
1
跟一个姑娘聊天,她抱怨起收入太少,买不起车买不起房,
单身的时候尚好,一谈婚论嫁顿显窘迫,双方父母合力付了全款,
小两口却得承担装修和添置家具的支出。
她工作四年,工资月月不剩,信用卡上的账单总是负数,她
忧愁地问我:“有没有什么赚钱的好方法?”
她说自己在一家国企,贵在轻松随意且从不加班。我顺口就
问:“那有没有考虑过下班做个兼职?”
想过啊,但做什么呢?她说:“开快车太累,刷单又太low,
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才华与技能,这两年跟风开了个网店,也因
为经营不善倒闭了。”
“那就在本职上谋求突破?虽然不可能一飞冲天,但工资能
涨一点是一点。”我又说。
她回我长长的一声叹息:“你不知道,我们公司能破格提拔
的都是技术岗,像我这种文职类工作,前头还有大把入职了十几
年的老前辈还压在头上,哪儿那么容易突破啊?”
那就。.……跳槽?我使出杀手锏。
就我们这种岗位,哪有那么容易跳?她立刻反驳:“在这儿
待着好歹还能落下个轻松不累,到其他公司,干的活比这儿多,
福利还越来越少,也不划算的,况且到了我这个年龄,又还没有
小孩,一般公司也不要……”
“那你就没考虑过学点什么其他技能?”我继续问。
“以前静不下心,现在结了婚马上准备要宝宝,更没有时间
学了。”她继续抱怨着现实的困境和腰包的窘迫,末了用一句话
结尾:“我就是个普通人,活成这个样子,我也没办法。”
她显然属于我们都很熟悉的那群人:将生活的种.种艰难一
股脑地诉苦给你,十分不甘心,又好像很虚心求教,可无论你给
出什么建议,他们都会用一千一万个理由驳倒你,努力让你认同
她的观点:
看哪,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我没办法,你也没有,所以只能
这样了。
就这样吧,带着不甘心的忧郁上床睡觉,第二天醒来,却依
旧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
2
我其实很能理解这样的无力感,无论多么努力的人,总会有
被被现实的照妖镜晃晕双眼的时刻,在某个绝望而又使不上力的
时刻,谁不想两手一摊,回报生活一个充满了无奈的葛优躺?
我头一次感觉到努力的无力,是在买车的时候,那是我工作
的第二年,省吃俭用攒够了一辆车的首付,兴冲冲地逛了好几个
车展,泡在4S店里一待就是一下午。
正准备拍板付款的时候,店里来了个姑娘,看起来最多比我
大两三岁的样子,径直绕过我所在的中低端车系,直奔后排的高
端跑车而去。
当我还在为两千块的折扣跟销售小哥磨破嘴皮子的时候,姑
娘早已潇洒地签完字,刷卡的神情那么轻松,好像在便利店买下
一碗关东煮。
我瞄了一眼手边那张单子上一眼数不完的零,从没有一刻觉
得生活那样无望过。
好无力啊。
我懂得如何用心理学和经济学来跟销售小哥议价,懂得如何
向上汇报向下管理才能拿到不错的机会,懂得克制延迟懂得开源
节流才能攒够首付的存款。
可是我依然买不起那辆车,现在买不起,十年以后,可能也
买不起。
我很丧地回来,跟朋友聊起这一天的见闻,她隔了两个小时
才回复我:“不好意思呀,刚去学日语了,所以关了手机。”
我以为她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套路安慰我,可她连套路
都懒得用,劈头就是一句:“你试卷做完了吗?下周就要开始报
名了。”
“你不觉得,我们这样的努力根本就没有意义吗?再努力,
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而已。”我有点恶毒地回复她。
“我知道啊,可生而为普通人,是我们的错吗?我之所以努
力,并不是为了超越那些生来就不普通的人,只是不想让自己所
有的不甘心,几年之后都成了无能为力。”
两年后的她,跳了槽,从可有可无的行政到日资企业的翻译,
为了配合团队的需要,每天没日没夜地研究产品图纸,了解产品
市场,分析竞品特征,逐渐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主干。
她原先的那家公司由于结构重组,进行了大量裁员,看到昔
日的同事毫无准备地被一脚踢出安乐窝,拿些微薄的失业保险惶
惶寻找行政工作,被挑剔年龄大,被挑剔未生育,被挑剔没技能,
跟刚毕业的大学生抢饭碗的时候,她心有余悸。
或许我一辈子也成不了那个买跑车的女孩,但我也很自豪
啊,毕竟一双赤手空拳,也能打拼出个像样一点的世界。
她说:“改变生活是很难的,而我们面对那些艰难时刻的选
择,会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有个读者曾经气哼哼地给我留言,说:“你们这些鸡汤文作
者就是会胡说,说什么学个语言就能飞黄腾达待遇翻番,参加个
聚会被男神一见倾心,哪有那么容易啊,我学英语都学了三个月
了,单词背了几百个,除了课文之外,还是一句都说不出来。”
我看得失笑,却没有回复她的这句话。
是啊,哪有那么简单。
3
你只看到别人一夕逆袭,却看不到这一夕的背后,又藏着多
少个日日夜夜。
进入瓶颈时的焦头烂额,进步甚微时的心灰意冷,看着别人
追剧打游戏心向往之却不能做时的烦躁犹豫,辛辛苦苦学了好久
却毫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和懊丧。
这是我们笔下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会遇到过的事。
只是这些细节,不能与人言,也不足与人言。
而你以为他们真的是幸运的遇到了那一天吗,撞到了那个机
会吗?
并不是的。
是那一天终于等到了他们。
等他们宝剑藏锋,大步流星,勇往直前之时,那一天才会出
现在生命的岔口向他们招手。
而对于永远庸庸碌碌的大多数人,它跟从前的每一天一样,
也跟今后的每一天一样。
20岁与30岁,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分别。
一个人失去光芒是在什么时刻呢?
并不是遭遇惨败被摔了个狗啃泥,不是姿势难看挣扎着起
身。
不是咬着牙淌着汗向上赶路,也不是童话泡泡破灭,发现自
己没有魔法也没有内力加持,只是个普通人。
而是在两手一摊,说出“就这样吧”的时候。
那被湮没于人潮,被时光推着向前,毫无还手之力的背影啊,
才最最难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