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背后的励志故事
-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说闹觉余)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背后的励志故事
在我们这⼀代的成长历程中,前苏联的不少电影、⼩说、歌曲等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如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些歌曲以优美、抒情、向往幸福美好的乐曲深深地感染着我
们,我们要感谢著名翻译家薛范给我们带来了这些⼈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薛范的⾝残
志坚、⾃强不息、⾃学成才的传奇⼈⽣同样也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家喻户晓、优美抒情的歌曲历经六⼗年,影响⼏代⼈,成
了中国⼈民和世界⼈民共有的宝贵财富。这⾸歌曲的翻译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薛范的成名之
作、旷世⼤作。
当今薛范的名字已分别被美国、英国列⼊《国际名⼈辞典》、《世界名⼈录》,他被俄
罗斯总统亲⾃授于象征国家最⾼荣誉的"友谊勋章",被中俄两国政府分别授予"中俄友谊奖
章","俄中友谊奖章"及荣誉证书,
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在1956年由原苏联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与著名
诗⼈马都索夫斯基为原苏联全国运动会摄制的纪录⽚《在运动⼤会的⽇⼦》所写的插曲,
第⼆年在莫斯科举⾏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这⾸抒情歌曲获得了⾦奖。
那年7⽉,薛范从《苏维埃⽂化报》上看到此届联欢节获得⾦奖的五⾸歌曲,他⼿头上
正好有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原谱,于是他化了⾜⾜⼆天的时间,把它赶制出来,但
感觉到好⼏处译⽂不尽⼈意。那天晚上⾬过天晴,他去了长乐路的⼩剧场观看歌剧演出。
散场后,他搖着⼿搖车在淮海西路上,刚下过⾬的路⾯反射着路灯那橙黄⾊的柔和灯光,
路旁的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路上⾏⼈稀少,⾮常幽静。蓦然,路边的⼀幢楼飘来了悦⽿
的钢琴声,薛范不由地停了下来,凝神静听。哦,是肖邦的《降E⼤调夜曲》。他突然想
象到那位弹钢琴者⼀定是位少⼥,在那个四处静悄悄,令⼈⼼神往的夏夜,弹起悠悠扬扬
飘忽的琴声,⾃有⼀种神秘的、甜蜜的意蕴。他出神地聆听着那位少⼥和肖邦的对答,任
⾃⼰的思绪在美丽的夜⾊中,像静静的⼩河流⽔,微微地泛着波浪,在⽉光下闪着银光。
直到琴声停⽌他才若有所悟地离开。到家已经深夜⼀点,他毫⽆睡意,摊开放在桌上的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未完成稿,这时灵感涌上⼼头,只化了⼀个多⼩时就把歌词译成
誊清。"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对⼈⽣这个阶段的感悟及诗般的
语⾔深深打动了他。
不久在上海的《⼴播歌选》和北京的《歌曲》杂志同时发表了薛范译配的 《莫斯科郊
外的晚上》的歌曲。薛范是世界上第⼀个把这⾸前苏联歌曲译成俄⽂以外⽂字的⼈。有⼈
统计过,在世界上,⽤汉语唱这⾸歌的⼈远⽐俄语或英语唱的⼈多。这⾸歌从某种意义上
说,也是⼀⾸中国歌曲。这⾸歌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是融⼊了家国情怀、亲情
友爱,以及有着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这⾸歌已打动了⽆数⼈,在世界各国尤其在中国⼤地
⼴为传唱,经久不衰。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译配背后的传奇⼈⽣。
薛范翻译⽣涯也是⼀⾸⾝残志坚、⾃强不息的传奇⼈⽣之歌。薛范⽣于1934年9⽉,2
岁时因发⾼烧⽽患了⼩⼉⿇痹症,从此永远与拐扙和轮椅为伴。
薛范在读中、⼩学时就⾮常努⼒,他考上了重点学校上海市向明中学,因为他知道,
别⼈如果学习不好,还可以靠体⼒吃饭,⽽他不⾏,必须努⼒读书。他在中学时就喜欢上
了⾳乐和唱歌。每⼀期的《⼴播歌选》拿到⼿后,他就会和⼏位共同爱好唱歌的同学从第
⼀⾸唱到最后⼀⾸,陶醉在⾳乐世界⾥。不过相⽐较⽽⾔,他对"⽆线电的神秘"更感兴
趣,当时准备报考⽆线电⼯程系,在临考前填志愿时,班主任建议他:你的⾝体状况不适
宜读理⼯科,最好读外语,将来可以从事笔译。当他考上上海俄语专科学校时,因下肢严
重瘫痪被学校按当时规定拒绝接受。这对于⼀位只有⼗⼋岁的青年打击有多么⼤!⾳乐使
他重新振作起来,他⼀遍⼜⼀遍地聆听贝多芬的C⼩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因他最佩服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勇⽓!薛范从消沉中⾛了出来,⾃此踏上了漫长⽽⼜艰⾟的⾃学之
路、翻译之路。
薛范每天在家听⼴播⾃学俄语,常常⼀天要学习⼗多⼩时。他还经常给电台写信,热
情的电台编辑邀请他这个"函授学⽣"到电台来看看,⼀天,当他去电台各⼯作间参观时,
正遇见⼴播乐团在排练,他便静静地在⼀边看。乐队负责⼈看见他说:你不是在学俄语
吗?翻译两⾸歌给我们唱唱怎样?乐队负责⼈的话,使他仿佛在⿊暗⾥见到了⼀缕亮光,
他突然发现路就在眼前!薛范回家后就马上找来曲潽,翻译了《和平战⼠之歌》送给乐团
去唱。没想到《⼴播歌选》很快发表了这⾸歌。看到⾃⼰的处⼥作刊登在杂志上,这位⼗
九岁的残疾青年激动的⼼情可想⽽知。他把12元的稿费统统买了俄语翻译词典。乐队负责
⼈⼜⿎励他多译⼏⾸俄语歌曲,薛范就陆续给乐团送去了他译配的苏联歌曲。这时他常常
去中苏友谊馆,观看苏联电影,欣赏苏联⾳乐唱⽚,并在第⼀时间把苏联影⽚插曲译介过
来,从此薛范⾛上了翻译苏俄歌曲的职业⽣涯。
在中苏关系破裂后,特别是⽂化⼤⾰命时,薛范已⽆法翻译苏联歌曲了,那时已没有稿
费了,⽗母⼜受到冲击。为了⽣活,他⼏乎变买了家⾥所有的东西。当时寄信连张4分钱
的邮票都买不起,他遇到了⽐别⼈更多的困难。这期间他边学习边翻译,选择与中国关系
好的亚⾮拉国家的⼀些歌曲来翻译。
"⽂⾰"结束后,薛范坚信苏联歌曲肯定还会介绍到中国来,于是带着⼲粮,搖起轮椅
去上海图书馆查找1960年代以后的苏联杂志,往往⼀去就是⼀整天,为了找到上海图书馆
缺额的1964年⾄1970年的苏联杂志,他毅然克服种种困难乘⽕车去北京,到北京图书馆继
续查寻。功夫不负有⼼⼈,他终于查到了所需的杂志,并且常常从早到夜抓紧译制歌曲,
不久他翻译出版了第⼀部《1917年-—1987年苏联歌曲佳作选》。
1972年⼴播电台开始教授英语、⽇语和法语等,他努⼒听⼴播⾃学,为后来翻译欧
美、⽇本歌曲打下了基础。他翻译的范围扩展到英、美、法、意⼤利、南斯拉夫、朝鲜、
印尼、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的优秀歌曲。在他六⼗多年的翻译⽣涯⾥,他已翻译了2000
多⾸世界各国歌曲,其中苏俄歌曲800余⾸,最脍炙⼈⼝的歌曲当属《莫斯科郊外的晚
上》。有⼈认为,薛范是我国从事翻译事业时间跨度最长,数量最多的⼈。薛范已成为中
国作家协会、中国⾳乐家协会和中国翻译⼯作者协会会员。
薛范现已编译出版的外国歌曲集有30多种,翻译的重要著作和其他⽂章有近100篇,
筹划录制了20多种⽤中⽂演唱外国歌曲的盒带和CD唱⽚,为央视和地⽅电视台筹划了多
套⾳乐电视节⽬以及筹划许多专场的⾳乐会。
我们感谢他,把⼤量的外国优秀歌曲翻译到中国来!
我们敬佩他,把毕⽣的精⼒献给了崇⾼的翻译事业!
我们祝愿他,在⼈⽣的晚年能够幸福快乐!
但愿从今后
你我永不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但愿从今后,
你我永不忘
翻译家薛范的杰出成就,传奇⼈⽣!
图⽚⽹络
⽂字原创
作者简介
作者严国基简介:1952年4⽉出⽣,上海交通⼤学⼯学硕⼠,⾼级经济师。⼤⽥⼤学⼤
企,铺就平常⼈⽣。个⼈兴趣爱好:诗和远⽅,伴我前⾏;⽂与健⾝,为我所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