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7篇
-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广州一对一)
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7篇
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篇1
韩信跟楚霸王打赌赢了之后,楚霸王的军师范增对楚霸王说:“韩信这个人,
要么就重用,要么就杀掉,可不能让他跑到刘邦那块去。”
楚霸王眼里没得韩信,还是不肯重用他呀,韩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
投奔刘邦。范增听说韩信跑了,就劝楚霸王赶紧去追。楚霸王还不想去。范增说:
“这人是你的死对头,在这块不把他杀掉,将来要杀就难了。”
楚霸王被范增说动了心,就带了兵马追杀韩信。韩信跑着跑着,看看楚霸上
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顶着上风撒尿。风一吹,撒的尿,全洒在白己的脸上、身
上。
楚霸王看到了,又好笑又好气:“这人好呆,顶着风撒尿,撒在自己身上还
不知道,杀他何用?白白污了自己的宝剑不说,还坏了自己的英名,还是不杀好!”
没杀韩信,转身就走。回到营里,范增问他杀了韩信没有,楚霸王就把看到
的事说了一遍,说:“韩信是个呆子,杀他何用?”
范增说:“你上当了,这是韩信用的计,你快追上去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楚霸王是个粗人,一听这话,带兵又追。看看追近了,只见韩信跪在一座坟
头上,头朝下,脚朝上,帽子盖在坟头上。霸王用剑挑去韩信的帽一子,真好笑
死了,原来韩信披头散发,嘴里直翻白沫。“啊呀,这人是羊癫疯,杀不得呀杀
不得,要是把这呆子杀掉,岂不是要叫天下人笑话!”楚霸王想想,还是没得杀
他,转身回营。
范增见霸王回来,又问他杀了韩信没有。霸王把韩信痴痴呆呆的傻样儿讲把
范增听。
范增一听,脚一蹬:“你又上当了,这是韩信用的计。如果这人不除,霸业
就不得成功,你还要死在他手中!”
楚霸王不相信。范增说:“韩信在这块时候,他可曾犯过什么羊癫疯?”
这一问,楚霸王明白了,赶紧带了兵马再追上去。韩信知道楚霸王不会放过
他,没歇一口气,一直跑,一跑跑到三岔路口,犯愁了,往哪块跑?朝东跑,直
奔刘邦军营,霸王必定会死追,还是跑不掉。他一想,想了一个调虎离山计落脱
下一只鞋子,扔在东路口,自己回过头来,往西路跑。
楚霸王领兵追到三岔路口,看见一只鞋子在东路口,认准韩信朝东跑了,不
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朝东路口追下去。
韩信往西跑,楚霸王往东追,哪块还能追上韩信?等楚霸王白跑了趟回营,
韩信已跑到刘邦那块去了。
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篇2
荀灌是东晋时期赫赫有名的平南将军荀嵩的女儿,她年少时便有奇才。
荀灌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她自幼随父亲习武,小小年经便练就了一身高
超的`武功。
荀灌13岁那年,几万贼兵由西域流窜到荀嵩驻守的宛城,当时宛城守军仅
有千人,形势非常危急。
荀嵩知道,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派遣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突围出城,前
往临近的襄阳求教。可是当荀嵩把他的想法向属下宣布后,大家虽然十分赞同,
却没有一人愿意担任突围求教的任务。此时的宛城已经被贼兵里三层外三层地围
困起来,突围无异于送死,谁愿意白白送死呢?
正在荀嵩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清脆响亮的声音在大厅里响起:“父亲,我
去!”
荀嵩一看,是女儿荀灌。他大惊失色,厉志拒绝道:“不行!你一个女孩,
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了贼兵的追杀!”
荀灌将头一昂,大声说:“父亲,女儿自幼习武,武功如何父亲心中最清楚,
更何况,城外的地形也只有我最熟悉。现在,坐守孤城是死,突围失败也是死,
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拼却一死!如果突围成功,请来了救兵,就能够挽救全
城人的性命了。”
听了荀灌的一席话,众将都惭愧于自己的勇气与胆识竟然不如一个13岁的
小女孩,于是纷纷主动请缨,要求突围求教。
荀嵩考虑了良久,最终还是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他选派20名身强力壮、武
艺高超的勇士,组成一支突围队伍,借着浓浓的夜色,护送荀灌向襄阳城飞奔而
去。贼兵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队人马消失在黑暗的远方。
队伍在第三天的下午抵达襄阳,襄阳太守石览看到荀嵩的求教信,又听到荀
灌的慷慨陈词,被荀灌甘冒生命危险突出重围的精神所感动。他当即发兵,而且
还请求荆州太守协同出兵解救宛城。
援军一到,很快就击退了贼兵,解救了宛城的百姓。
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篇3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
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
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
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
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
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
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
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
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
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
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
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刻苦学习是从古代就开始的优良美德,希望大家将这种传统美德继承并发扬
光大。
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篇4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
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
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
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
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
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
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
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
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
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
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
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篇5
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
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司
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
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两个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论
国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啼的声
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
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
后来,祖狄果然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
中国历史人物正能量励志故事篇6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
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
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
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
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
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
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
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
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
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