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_积极正能量的优美文章1000字

时间:2023-06-19admin生活励志

-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_积极正能量的优美文章1000字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死亡人数超sars)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_积极正能量的优美文章1000

人的一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挫折与困难,我们可以通

过阅读一些励志的美文来激励自己。今天店铺分享的是1000字的积极

向上励志的文章,希望你会喜欢。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篇一:20多岁的人生远算不上艰难,30岁的焦

虑其实更痛苦

曾经,我以为20多岁是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为了某个人,瞒着家里人放弃直研,在毫无实习经历的情况下开

始找工作。

跑到上海面试,被拒绝,淋着雨走在空荡的街头。这个城市,无

情、孤独、阴冷、让人发慌。

原来一直以为的那个归宿,最终却只是过渡。一个月瘦了10斤,

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止不住嚎啕大哭。

半夜突发急性肠胃炎,一个人爬到楼下去拦出租车。朋友赶来医

院,抱着我哭了。我没哭。

工作一年,为了转行,薪资下降。但是进新公司的那年恰是08

经济危机,冻薪两年。在上海拿着南京的应届生起薪。

租的房子里,有时会有老鼠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只能躲在被

窝里,不敢睡觉,也不敢起来去洗手间。

连续很多天加班到半夜之后,一侧耳朵突发性听力下降,后来就

一边打吊针一边工作。

幸而,从小乐观,无论顺逆,都能活得很好。而且,鸡汤说,过

25岁就好了。

26岁的时候,最终遇到了一个愿意容忍我的倔脾气、对待我家

人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的男人,最终转行成功,最终在上海交到了

一群真心的小伙伴,最终把家人安顿在了身边,最终我还可以有时间

陪伴我爱的人们。

所以多年后,依然相信爱情,依然信任遇到的陌生人,依然说话

直率,依然是那个会把整只行李箱忘在酒店的“不靠谱”姑娘……

回头来看,其实,20多岁的人生远远算不上艰难,因为有方向,

因为有希望。

30岁的焦虑其实更痛苦——莫名地开始焦虑。而且我连是否应该

停止焦虑都无从判断。

然而,在30岁、也是毕业刚好7年的时候,我焦虑了。这种焦虑

起源于我开始思考总结前面7年的人生。

我常想,我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我眼看着面前大片的油

菜花长起来,那会让我知道意义。可是,当我对着PPT的时候,我会

质疑:我的意义在哪里?

我也会想起,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我的理想》,大多数同学都

写了老师、医生、解放军……只有我写了清洁工,因为我潜意识里面觉

得,我要跟别人不一样。但是,我现在做的事情,跟别人有什么不一

样呢?

这些思考让我变得很痛苦,我虽然继续着眼下的工作,但我不知

道我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而且我无法倾诉。因为,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没有人能够理

解。

于是,我看更多书,传记、畅销书、佛学书……什么都看。可是,

看完之后我更加焦虑了,因为:

有人选择入世,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有人鼓励遁世,说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有人追求成功,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人浪费生

命,说“生命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3个月,30个人生,明白了些道理——我找那些不按正常轨道生

活、而且看似活明白了的人聊天。既然看书不能让我走出焦虑,我便

开始找人聊天。

我找那些不按正常轨道生活、而且看似已经活明白了的人,试图

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我想要的那个答案。我希望看到,他们到

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纠结和快乐。我不仅聊天,还把每个聊天都写

成了文章,启发我自己的思考,也分享给别人。我并不知道这能否解

决我的问题,但我决定试一试。

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聊过辞职创业的企业高管,听她讲中年危机;

我聊过毕业就创业的年轻人,听他讲熬大鹰的故事;

我聊过自驾穿越欧亚非的大厨,听他讲一家人出生入死的故事;

我聊过四十岁辞职重新寻找人生的咨询公司合伙人,听她讲人生

的意义;

我聊过辞职创业的扫黑刑警,听他讲走出体制内的不易;

我聊过把爱好当工作的旅游达人,听他讲曾经走过的那些迷茫;

我聊过职业生涯顺风顺水的外企职业经理人,听他讲对职业的热

爱……

聊了30个人,写了20篇文章,有一些还在整理中。其实,有些

答案我至今还没有找到。但是,我想我已经学到了一些东西,我想要

做一个总结,把它记写下来。

1.焦虑始于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对社会尊重的渴望

物质需求被满足后,开始追求社会尊重。

辞职创业的外企高管说:当她实现了财务自由,想要追求更多时,

发现现在的工作并不能给予她。

所以,她铁了心要离开原来的外企高管位置。要么换老板,要么

换老公。

20多岁的时候,除了热血和激情,其它一无所有,操心的是生存

问题,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30多岁的时候,生存问题解决了,家庭稳定了,于是开始寻求社

会尊重和认可。

可这种认可不一定是眼下的职业能够给予的。如果同事与你志不

同道不合,老板对你并不赞赏,公司价值观与你的价值观不相符,当

前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你的期望不一致……你就会感觉到不适,想要逃离。

2.焦虑根源于与周围人的比较

这是一个时刻在比较中获得满足感的世界,如果不具备足够强大

的心理防御能力,很容易掉落在痛苦的万丈深渊。

可是,到哪里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认可呢?不可能去做个调

研,我们很可能是从自己社交圈里大家的行为和言语中得知,这就形

成了比较。

所以,当周围人都开始到处旅行、追求生活的时候,我们马上就

开始旅行、拍照、发朋友圈,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享受生活的胜利者。

后来,周围人每天都在讨论,都说实现理想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我

们又开始考虑辞职创业……

我们不断关注着周围人的价值标准,一旦发现有所偏离,就会对

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意义产生怀疑;我们不断地把自己跟周围人比较,

一旦发现有任何掉队,就马上调整自己的行为,调整不到位,就会开

始焦虑。

这是一个时刻在比较中获得成就感的世界,如果不具备足够强大

的心理防御能力,很容易掉进万丈深渊。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篇二:你越有本事,感情就越纯粹

作者: 苏清涛(1984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我们这一代人,跟父母兄弟的关系,与上一代人跟父母兄弟的

关系有什么不同?”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恰好,那几天我正在看一

篇题为《再读<水浒>之发现武松》的文章,里面提到武松和武大郎的

关系,两者结合起来,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上一代人,以及之前的N代人,“养儿防老”的观念很重。亦即,

他们多生孩子,并不仅仅是因为爱孩子,还有一些功利的考量。因为

有功利的考量,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爱并不纯粹,除了通常意义上的

父爱母爱之外,还多了一层“希望他能回馈我”。这种对回馈的期待,

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如“我儿是李刚”等种种“扬眉吐

气”。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后工业时代,社会保障日渐发达,而且,

即便是养老金不够用,大部分人用自己的积蓄也够给自己的来养老了,

因此,我们对孩子这份“保险”的需求度降低了,我们生孩子,就仅

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孩子。

因为上一代人及前N代人对子女回报自己有期待,因此,他们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必然很强烈,这也就是为何虎爸虎妈会屡见

不鲜了。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更关注的,不是子女能否幸福,而是,

子女能否给他们自己带来幸福。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更关注的,

是孩子的幸福;我们的幸福,需要自己去奋斗,而不是要靠孩子来回馈

或保障。

两年前,曾有一位同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这一

代人,好像没有我们的父母那一代望子成龙心切了?”我说:“这是因

为,我们这一代,认为自己比我们的父母要成功。”“你的意思是,

我们这一代中,那些认为自己不成功的人,仍然在望子成龙?”“应该

是这样的吧。我的感觉就是,父母越不成功,望子成龙之心越切。”

半年前,看到大象公会的文章《为什么红后代喜欢起名叫ABB》,印

证了我之前的猜测。那篇文章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红二代取名字,“AB”结构的特别多,如X小鹏,X小琳,陈

小达,李小雪,李小峰;红三代取名字,“ABB”结构的很多,如罗点

点、X瓜瓜、毛东东等。但无论是哪种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并

无中国人起名时郑重其事的寄托期望或表达志向之意,显得极为随意。

为什么影响中国现当代政治走向的群体,反而在给孩子起名时完全不

沾政治色彩,而且完全不带有寄托美好希望和寄托的痕迹?

答案或许很简单。只有普通人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过自己,

有远大前程,所以中国起名常用字多为表达美好祝愿的形容词和名词,

如“伟”、“刚”、“强”、“丽”、“芳”等。而1949年后AB

的父辈们身居中国顶层社会,对子女的人生道路并无特别期待,不会

指望他们还能比自己更优秀,对子女的态度更多是宠爱。他们很容易

被视为父辈小一号的复制品,得名AB是极为自然的事情。

也就是说,社会的上层,对孩子的感情,没有普通家庭那么功利。

另一个可以佐证的现象是:社会下层,更喜欢用“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这种简陋的观念压榨子女,在他们看来,子女的主要价值,

就是多下几个崽子,传宗接代;在这些父母的世界里,子女完婚、生孩

子,并不是子女的终身大事,而是父母的“终身大事”。相比之下,

社会上层,则更加能够包容甚至纵容子女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单纯地局限于他们的“动物性本能”。

沿用前面提到的“我们这一代人比我们的父母成功”的逻辑,二

三十年后,当我们这一代人的儿女到了“适婚年龄”的时候,我们中

的大多数,必然不会像前N代的父母们那样“没有格局”。

之前的N代父母,在跟子女的关系中,主要以两种形象出现:领

;奴仆。(当然也有很多例外,但这种例外,多出现在一些高级知识分

子家庭里。如钱基博、刘墉、周国平等,跟自己的孩子,就像兄弟朋

友一样。)到了我们这一代,更多地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污染”,我们

“终于受够了”前N代父母们的做法,因此,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

我们会争取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当然,在城市比农村更容易做到;

在父母学历高的家庭,也更容易做到。

我们的上一代人,在孩子成年后,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对财产

的问题,看得比较重,很计较某些细节,但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对

父母还是兄弟,都更注重亲情,而对物质利益,要比上一代人看得淡。

上一代人中,兄弟之间为了分家产而闹得鸡飞狗跳的事,比比皆事,

但在我们这一代人这里,这种事则要少得多。十年前,我妈在我们镇

上买了440平米土地,后来建小产权房,签合同前,为了长远的便利,

我建议,直接写成我弟弟的名字,而不写她的名字,这样,大家都轻

松。八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没钱交房租,有一天晚上,一查,卡

上只有33元钱了,连忙给我弟弟发了条短信“我的卡上,有33块”,

我弟弟很干脆地说:“我明天打给你3000,不用还了。”其实,那个

时候,他每个月,工资也只有2100元。类似的事情,在我的朋友中也

有很多。

当然,出现这种差异,绝非仅仅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境界”

比上一代人高。而是,社会进步了,现在,大家都没以前那么穷了,

不会为了争夺一点可怜的物质利益而付出亲情的代价了。

中国文化中有句俗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其实,这

里的父母,也可以延伸到兄弟、亲戚等“血缘共同体”;朋友,则更多

地是靠“臭味相投”而走到一起的伙伴。很少出门的人、或者尽管也

经常出门,但搭建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差的人,遇到事情,主要是靠

父母兄弟亲戚等出手相助;而江湖经验很丰富的人,则主要是靠朋友。

事实上,一个人的圈子越广、能量越大,便越不可能“靠父母”——

当然,父母是官一代、富一代或某种神通广大的人物的,另当别论。

在《水浒》中,武大郎跟武松兄弟俩的几段对话,很能说明这种

区别:

当武松成为打虎英雄并与哥哥重逢之后,哥哥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怨你时, 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

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

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

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

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而武松后来进东京办事临

行时对哥哥武大则有这样一段嘱托:“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

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

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

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

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武大对武松的感情中,既有嫌弃,又有“我需要你来保护”;而武

松对武大的感情,则纯粹是爱,是呵护欲。弱小者对比自己强大的人

的爱,常常夹杂着依赖感;而强者对弱者的爱,则更多地是纯粹的爱,

或者“自我实现的需求”。

说到兄弟之情,我还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几年前,一个同

学的弟弟毕业求职,因为跟我特别熟悉,因此,他打电话给我,问我

能不能帮他介绍一份工作。我说:你哥资源那么广,你咋不让你哥介

绍呢? 结果,这位兄弟说:“不能让我哥介绍。如果我的第一份工作都

是我哥介绍的,以后,别人会说,我是站在我哥的肩膀上成功的,没

有成就感。”我当时开玩笑,一定要把你这句话告诉你哥。

似乎,越是有出息的人,越不指望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戚能给自己

的事业提供多少帮助——要么是觉得没这个必要,要么,是他们的自

尊心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对这些人来说,白手起家,依赖由自己搭建起

来的朋友圈相助,才会更有成就感一些。相反,那些没有出息的人,

特别注重父母的“有用性”,他们喜欢“恨爹不成刚”,甚至,连父

母不能出钱给自己买房娶媳妇,也成为了怨恨父母的理由。

与前N代人相比,我们这一代人普遍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出门

靠朋友”。我们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日常交往的减少,主要是因为

“互助的需求”下降了。此时,我们跟父母兄弟的交往,反而更容易

回归到纯粹的感情上。其实,这不仅是这一代跟上一代的区别,也是

城市跟农村的区别、是商业文明跟农业文明的区别。

前些年,村里的一些老人在进城后常常感慨说,城市里“人情淡

薄”;再后来,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出了国的人感慨说,发达国家里

“人情淡薄”。可是,难道真的是城市人比农村人更没有感情、发达

国家的人比中国人更没有感情吗?

也许,真实的原因是这样的:与后者相比,前者是一个更讲究规

则和秩序的场所,规则和秩序要严格执行,“人情味”儿便会打折扣。

对一些还不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的人来说,这当然是无法忍受的,因此,

他们以“人情淡薄”来表达自己的不适应。

-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_积极正能量的优美文章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