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拥有充足的自信心是高考成功的保障
-

2023年6月18日发(作者:负隅顽抗的意思)
作者: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袁琳
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每一阶段的复习完成之后,老师常常会进行大大小小的各种形式
的测验,检验同学们复习的情况,这本来是有助于同学们查漏补缺的好方式,但是有些同学
就会因为某一次或某几次的测验成绩不理想就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的成绩在继续下降,害怕
自己的复习存在知识上的漏洞,于是感到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对高考前景表现出种种担心,
严重的会产生自暴自弃、自我逃避思想。这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自信是一种积极
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它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如果你有自信心,你就
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并最终想办法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与自信
不同的是自卑。自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力量认识不足,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总认为自己不
行,做不好事情,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定势,对工作和学习将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于1982年参加了南京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活动,谈起他中学时代
的一段经历,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解放以前社会风气很坏,也影响到了学
校,很多学生考试作弊,不求上进。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从三百
个学生中挑选六十人组成了“荣誉班”。钱致榕当时是这个班的成员。“荣誉班”的学生个个心
理十分高兴,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个
班的大多数学生后来成了有成就的人。后来钱致榕教授遇到了组织“荣誉班”的那位中学老
师,一问才知道,原来这60个学生是他随意抽签决定的,并未经过什么专门挑选。上述事
实说明,在“荣誉班”中,由于同学们被告知他们“很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这就使得这
些同学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终于成才。日本教育家田崎仁分析统
计了学生成绩差的原因,认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心。
因此,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应克服自卑心理,使自己始终都充满自信迎接高考。
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正确地评价自己就是指要一分为二地看自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过高也不可
过低,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有些同学常常只看到自己差的学科,为此而影响自己学习其他
学科的积极性,或干脆弃之不管。这就导致对该门学科越来越缺乏学好的信心甚至连以前的
优势学科也逐渐衰退。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可能样样都精通,那么就要
充分发挥优势学科,扩大战果,使自己的优势得到体现,做到能拿的分数尽量去拿,而对自
己的弱势学科,不要轻易放弃,找找原因,针对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然后制定好计划,循
序渐进,争取每次都有所进步。还有些同学常常以别人的态度(如老师、父母、同学等的态
度)来决定如何认识自己。如在某次考试中,某个同学考了个好成绩,老师表扬了他,他顿
时觉得信心倍增,而在另外的考试中失败了,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或怀疑自己的能力。
同学们应认识到他人的态度只能为你认识自我提供参考。
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紧密结合
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想当一名科学家、企业家、或医生等等,都想考上大学。
但这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还需要通过认真的复习,高考过关才能逐步实现。那么,为了逐
渐实现自己的理想,同学们就有必要给自己确定一个近期奋斗目标,如下次考试语文得多少
分,数学得多少分,或下次考试争取进入全班多少名等等。但是目标要适中,一个目标达到
后又确立下一个目标,这样,通过不断地达到目标就会增强自己成功的感受和进取的信心。
如清华大学的刘澎同学,上名牌大学一直是他的理想。高二时他偏重副科,主科成绩下降。
到学年结束已落到班里第5名。当时他一度怀疑智力跟不上了,冷静思考才发觉是忽视了主
科的原因。他想,必须再立个近期目标把成绩搞上去——超过第2名的同学。高三刚开学他
干劲十足,经常注意这位第2名的同学,他学刘澎也学;他不学刘澎也学。一见他刘澎就呆
不住了,就得看书。这样刘澎便无时无刻不处在紧张的努力之中,不消半个学期,他就升到
班里第2名,年级第10名。接着刘澎又立下了进入年级前3名的目标,在高三的复习中激
流勇进。终于在第3次模拟中实现这一愿望,进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促成他实现了清华
梦。刘澎不断用成功的愉悦激励自己奋发进取。
不要轻言放弃
在复习过程中,有些同学一遇到困难,虽说是努力过,但若长久没解决就认为自己不行
而放弃。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感到恐惧,没有信心,逃避它。但是如果你说服自己,告诉
自己可以解决这个困难,假使这个困难是可以解决的,你便能办到,不论它有多么困难。相
反,你如果认为自己不行,即使很容易克服的困难也不能解决。有位名人曾说过:相信就是
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学会比较
有些同学常常哀叹:“无论我怎么努力,我的成绩总比别人的成绩差,因为我在进步的
同时,别人也在进步。我越是与他人相比,就越感到灰心丧气。”此时此刻,这些同学就有
必要改变比较的对象,和自己比。与他人相比是横向比较,与自己相比是纵向比较。与他人
相比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可将外界的压力变为对自我的激励,但如果总是与他人相比,就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为“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与自己相比,学会鼓励自己,只要有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会增强人的自信。香港某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曾说过,当一个人在
与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卑时,
他也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信。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款我们的教育产品,由115名真状元手把手教您冲刺高考!为了您为了孩
子我们不能做什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给他们一种信念。
购买地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