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的真实名人故事
- 青春励志的真实名人故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2023年6月19日发(作者:电脑技术培训学校)
青春励志的真实名人故事
篇一: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
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
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
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
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
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
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
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
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
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
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
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
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
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
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
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
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
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
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
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
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
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
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
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 1892 年生于
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
“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
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
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
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
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
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
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
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
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
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
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4、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
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
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
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
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
心研究奥
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
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
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
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5、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
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
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
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
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
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
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
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
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
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
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
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
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
爱国者。
6、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先生发
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陶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
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
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
进步?”从这四个问题不难看出,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
识的进
7、 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
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
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
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
篇二:世界八大最励志的人物和故事
世界八大最励志的人物和故事
1、Nick Vujicic:没有四肢,人生照样精彩
Nick Vujicic 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因为罹患罕见的先天性四肢
切断症而没有双臂和双腿,仅有一支不完整的小脚。虽然身体残疾,
但他平日依然冲浪、游泳、打高尔夫、踢足球等。Nick 21岁毕业,并
且拿的是双学位—商业会计和财务规划。然后,他开始在世界各地发
表激励人心的演说,主要是激励学生积极面对今天青少年所要面对的
挑战。
2、南多·帕拉多(Nando Parrado):史上最著名的安迪斯山空难奇
迹
1972年10月13日星期五,一架载着乌拉圭橄榄球队员及家属的
飞机在乌拉圭飞往智利途中,意外坠毁于天寒地冻的安第斯山脉。在
经过猛烈撞击后,仅剩下20多名幸存者,留在他们身边的是散落的飞
机残骸、罹难者尸体以及满山的冰雪。他们被困山中长达72天之久,
因为没有食物可吃,他们不得不以同伴的尸体为食。后来,帕拉多毅
然和另外一名幸存者,出发寻求帮助,并最终获救。帕拉多在这次空
难中失去了自己一半家人。现在,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3、杰西卡·考克斯(Jessica Cox):全球首位无臂飞行员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杰西卡·考克斯因为患有先天性疾病而失
去了双臂,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她的课
外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包括游泳、体操、舞蹈、甚至跆拳道等等。日
常生活中,她用双脚给自己化妆、洗头发、戴隐形眼镜、做饭、驾车
外出等。最令人意想不到是她竟然拿到了飞行员执照,成为全球首位
无臂飞行员!
4、肖恩·斯沃纳(Sean Swarner):第一位翻越七大洲最高峰的癌
症幸存者
虽然患过两次癌症——淋巴癌和阿斯金肉瘤,后者甚至使他失去
了右肺,但肖恩·斯沃纳一直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也许正是
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让他取得了与疾病战争的一次次胜利。2001
年,肖恩订下了目标:成为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癌症幸存者。这
个目标实现后,他又先后登上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欧洲的阿尔卑
斯山、南非的阿空家瓜山、澳洲的科休斯克山、南极的文森山以及北
美的德纳利山,它们分别是这六个洲的最高峰。
5、兰迪·波什(Randy Pausch):最后的演讲激励无数人
兰迪·波什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2006年9月,他被确诊为胰腺
癌。2007年8月,医生告诉波什,他只有三到六个月的生命。一个月
后,他在学校做了一次感人至深的演讲——达成儿时的梦想。2007年
12月,有人将演讲录像上传至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没想到点击率
相当高。2008年4月,亥伯龙书局出版了《最后一课》,大受欢迎,销
量逾300万册,已在《出版商周刊》的畅销书榜连续上榜15周。
6、本?安德伍德(Ben Underwood):用耳朵来“看”世界的男孩
本?安德伍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高中生,今年14岁。和
其他男孩一样,本喜欢打篮球、玩滑板、以及玩游戏机,但他却是一
个双眼完全失明的男孩。两岁时,本因视网膜癌症
不得不摘除了两个眼球,从此生活在黑暗中。然而认识本的人都
说,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盲童,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个盲童。他可以
听见墙、停泊的汽车以及障碍物等,玩追逐游戏是他的拿手好戏。2009
年1月,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大脑和脊髓,16岁的本离开了人世。
7、莉兹·莫雷(Liz Murray):流浪的哈佛女孩
莉兹·莫雷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贫穷的家庭。在她15岁时,母亲
死于艾滋病,她和父亲、妹妹无家可归,一直没有稳定的住所。然而,
莉兹并没有就这样沦陷下去,她凭借着坚定的
篇三:5个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5个现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1. 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
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
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
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
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
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
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
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
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
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
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
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
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2. 焦耳求知——好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
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
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
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
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
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
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
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
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
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
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
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
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
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3. 电报迷与看报迷爱迪生——坚持
爱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像电灯、
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然而童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
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
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
做实验。
爱迪生的父亲平时对家里人要求很严格,他规定全家每天晚上十
一点半前必须关灯睡觉。可是,爱迪生卖完报纸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
一点了,这样他回家后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实验了,这可怎么班呢?
这对于喜欢自己学习、摸索的爱迪生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于是他
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能让爸爸支持自己做实验。
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
里,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
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
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
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
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
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
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
了他。
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儿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
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
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
学家。
4.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
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
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
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
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
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
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
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
帮孩子。
5.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
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
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
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
热爱。
-
